中国冠病疫苗已经注射人体

时间:2020-03-21 18:3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团队研制的疫苗已经注射人体。

据《科技日报》报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第一期志愿者并不多,仅限武汉地区常住居民,武昌、洪山、东湖风景区户籍居民优先,年龄18岁至60周岁。

志愿者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经过筛选和体检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以接种疫苗。此后的14天,为集中隔离观察期。

接种后半年内,医学团队会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多次随访,看其是否有不良反应,以及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一名叫小米(化名)的网友19日在微博附上自己注射疫苗的照片,不少网友对其表示致敬和祝福,还有不少留言询问哪里可以招募志愿者。

浙大团队研制出“通用熊猫血”

中国浙江大学团队实现了“通用熊猫血”的人工构建和安全输血。这项研究21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据新华社报道,据介绍人的血型通常是由红细胞表面某些可遗传的糖蛋白及糖链构成的抗原决定。截至目前,像这样的血型系统已经被发现有超过30种。

熊猫血即Rh血型系统是已分类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类,如果红细胞表面含有D抗原,被称为RhD阳性,反之则称为阴性。

从结构上来看,D抗原像钉子一样插在红细胞中间,有一小部分像触角一样暴露在外,容易在RhD阴性的人体内诱发人体免疫反应,是Rh血型系统中产生抗体最多、反应最为强烈的抗原。

科研团队在细胞膜上引入特殊设计的锚定分子,用类磷脂分子复制出一根根“柱子”锚定在红细胞膜表面,将复制了细胞膜最外层唾液酸分子材料的三维凝胶网络均匀地构建在细胞表面,引入固定酶分子并借助酶催化反应形成稳定的结构。有了这样一层“伪装”,抗体就识别不出抗原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王本介绍,在临床上,病人有望不需要RhD血型匹配就可以应急输血,这项研究展示了较好的临床转化前景。

“熊猫血”的人群数量很少,在临床输血中常常供不应求,在紧急状况下能否及时得到“救命血”成为关系到“熊猫血”受血者生命存亡的关键因素。

赞一下
(24)
96%
赞一下
(1)
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