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红色教育温故知初心(3)

时间:2020-01-12 12: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游客带来商机

大批游客的到来意味着商机,大批在外打拼的农民工也顺势返乡创业。在娄山关下的板桥古镇,藤编师傅心灵手巧,在镇上多家店铺中全神贯注制作工艺品。

制作藤编40余年的毅丰藤艺制品公司负责人马毅(56岁)受访时,远处传来阵阵《娄山关大捷》隆隆的炮火声,听在当地民众的耳里不是噪音,而是当当的铜板声。

马毅告诉记者,娄山关以前游客不多,一年只有几千人。板桥古镇已有百多年制作藤编的历史,当时藤编师傅工资普遍偏低,制作一张藤椅才挣90元。缺乏就业也让青壮纷纷外出打工。

马毅也不例外。他2001年带领80名乡亲到广东佛山顺德做藤编,直到2009年广东经济不景气,才决定带着积攒的50万元,与10多名一起出来打工的乡亲返乡创业,开设毅丰藤。

2014年当地公路提升,以及两年后娄山关景区开门,游客随之涌进,人数一年几万。古镇上的就业也开始多样化,农家乐、民宿雨后春笋般开门迎客。

游客强大的购买力也拉抬藤编师傅的收入,他们现在制作一张椅子可赚取260元,是以前的近三倍。

马毅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古镇近年新获“返乡农民工创业一条街”之称,整条街目前共有六家藤编公司,每年营业总值1200万元。在外面打工的乡民目睹返乡者创业有成,近年陆陆续续回流。

毅丰藤近两三年来销售额每年约400万元,其中一半由游客贡献。马毅感叹:“如果没有景区的打造,那一切都是空谈。”

访问结束前,马毅不忘再向记者推销遵义:“红军开始长征后,自瑞金以来一直打败仗,直到来到遵义。遵义是一个转折之城,遵义会议之后第一场大胜仗就是在娄山关打的。因此很多人想转运都选择到遵义来转一圈。”

(记者是《联合早报》重庆特派员)

赞一下
(1)
50%
赞一下
(1)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