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不会一蹴而就

时间:2019-12-27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全国人大今年10月至11月向社会征求对婚姻家庭编草案的意见,一些LGBT组织号召民众借机表达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诉求。图为非政府组织“同性恋亲友会上海分会”在微博上载的一张多名公众手持意见函的照片。(取自同性恋亲友会上海分会微博)
台湾今年5月通过同性婚姻法案,也燃起一些大陆同志心中进一步表达诉求的火苗。图为台北今年10月举行的年度LGBT游行。(路透社)

特稿

林展霆

[email protected]

虽然官方对同性婚姻合法化诉求的正视在中国LGBT群体中掀起一阵小狂欢,但许多人也深知,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上周五(20日)透露,有民众提议将“同性婚姻合法化”写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作为提交意见的民众之一,25岁的深圳市民张阳(化名)看到新闻时心情激动,感觉自己像表演了一场“行为艺术”。

身为同性恋者的张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解释说:“我明知道不可能真的成功,但能让上面的人看到民意,就很有意义了。这就像行为艺术一样,更多是自我安慰和感动……鸡蛋砸不倒高墙,但有这个行为就足够了,也是现在唯一能做的。”

中国官方早前设下2020年通过民法典的目标,为中国民事法律提供系统性依据,其中包括婚姻家庭编。今年10月和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征求对婚姻家庭编草案三审稿的意见,一些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者(简称LGBT)组织和意见领袖借机号召民众通过人大网站提交意见,表达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诉求。

张阳告诉记者,自己在意见中复制了号召者在网上提供的文字,当中建议法律将“一夫一妻”制改为“一夫一妻”“一夫一夫”和“一妻一妻”制。意见信也提到,中国在国际上常因为在同性恋和其他人权问题上态度模糊不清而受抨击,以法律形式保护性少数群体,能树立中国作为现代化和包容性强国的形象。

全国人大简短表态具标志性意义

上周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在一场记者会上透露,意见征求过程中,共收到19万8891名公众提出的23万7057条意见和5635封来信,“意见集中在完善近亲属范围、修改可撤销婚姻的撤销机关、进一步完善夫妻共同债务、同性婚姻合法化等方面。”

这番简短表态虽然没有说明24多万条意见中提及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见占比,也没有阐明当局接下来会就同性婚姻合法化启动什么程序,但在LGBT权益倡议者乃至更广大社会与学界舆论看来,这已是一项具标志性意义的进展。

关注此议题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受访时解释说,这显示同性婚姻合法化议题在国家立法层面上已被听见和重视,这是对社会一段时间以来同志权益倡议声的回应,也为这项议题开拓了新的探讨空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态后,北京海淀法院、上海浦东新区新闻办、黑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及省综治办等多地官方政务微博,也展开对同性婚姻接受度的网络调查,支持率几乎都高于反对率。

征求同性婚姻意见仅是第一小步

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中国是否指日可待?在微博,“有意见建议同性婚姻合法化写入民法典”这一话题过去一周冲上热搜榜,截至本月25日阅读次数是8.1亿、讨论次数为27万5000。

支持者普遍指出,时代已经不同,同性婚姻合法化体现对个人性取向和社会多元化的尊重,也可减少同性恋男女因社会压力而与异性伴侣结婚所致的“同妻”“同夫”现象。

反之,从各项网络调查和微博留言看来,反对者在网络舆论场占较少数。他们除了提出同性婚姻违反自然规律等伦理层面的顾虑,也普遍担忧同性婚姻助长代孕产业,进而损害女性权益,增加社会风险。

不过,学者张颐武提醒说,现阶段不宜单从网络舆情判断社会对同性婚姻的支持度。他认为,这个议题刚被提出不久,倡议者发声意愿会相对高,但一旦进入现实化阶段,反对意见可能就更多,“这个议题在中国还是有高度的分歧”。

张颐武指出,中国社会对同性恋感情的接受和认同度越来越高,但同性婚姻仍是具争议性的议题。

一方面,有舆论认为同性婚姻是个人的事,立法保护不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伤害;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基于伦理价值和婚姻传统的认知提出反对,而同婚合法化也将涉及财产权利的重新界定,这也可能在同性恋者家族成员中引起反弹。

虽然官方对同性婚姻合法化诉求的正视在中国LGBT群体中掀起一阵小狂欢,但许多人也深知,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景文受访时解释,人大收集了意见后,将就婚姻家庭编进行更多讨论,包括征求各级民政机关意见。不过,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否写入草案,以及是否将在明年全国两会(政协与人大年会)期间提交给人大代表表决,都是未知数。

赞一下
(6)
15%
赞一下
(34)
8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