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未富先老的哀伤 中国老龄化挑战艰巨

时间:2019-12-22 09: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年轻人较少、老年人较多的人口结构变化,会是促使中国进入经济增长放缓新常态的因素之一。图为北京一名老人单独在人行天桥上行走。(法新社)

游润恬 

[email protected]

中国在20年前步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口红利褪去的影响并不明显,老龄化虽然有被提上施政议程但往往受到忽略。如今,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中美持久博弈的新常态下,中国应对老龄化可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冲击,成了更为紧迫的任务。

在中国明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第20个年头之际,中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将首次超越美国。过去在人口红利的助推下,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规模在2014年赶超美国。展望未来,人口老龄化会否成为中国在日趋白热化的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包袱?

有些学者担心有这个可能。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今年在一份关于生育的报告中提出,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达50岁,而美国、印度分别为42.3岁、37.5岁,“中国能够依靠这样的人口结构实现民族复兴吗?”

年轻人较少、老年人较多的人口结构变化,会是促使中国进入经济增长放缓新常态的因素之一。

随着劳动队伍的萎缩,劳动成本上涨,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失去价格优势。早在10年以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便已开始移出中国,中美贸易战只不过加速了这个过程。

年长工人或许具备稳重品质、有人脉和经验等多方面的优势,但客观地说,年长工人一般上也较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掌握新科技较慢,辨识和拥抱新业态新思维的敏锐度较低。这显然不是与美国打科技战的最佳状态。

养老金收不抵支将对国家财政造成压力

庞大的货品市场给了中国打贸易战的底气。中国消费市场目前还有巨大潜力有待释放。但长期来看,老年人的消费并不如年轻月光族冲动,而他们需要更多的,是无法从国外进口的在地养老服务,因此随着人口进入深度老龄化,中国在国际贸易上的庞大市场优势恐怕将逐渐衰弱。

此外,冲击欧洲等其他老龄化社会的财政负担问题,也同样困扰中国。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今年4月的报告显示,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在2035年耗尽。政府把越多财政资源用于填补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缺口,以及用于提供老年卫生服务和公共产品,可用于拉动投资和投入科研的财政资源就越少。

成立国家移民管理局 引入全球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石松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人口老龄化客观上会削弱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日本、欧盟这些年经济低迷,就与老龄化直接有关。

不过他认为,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到底对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有多大的影响,取决于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和政策。

他指出,中国已意识到问题,并推出可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多项措施,包括鼓励生育、强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等。为引入国际人才并达到在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源配置,中国去年3月推行机构改革时成立了国家移民管理局。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个部门今年10月推出政策文件,系统全面地为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供指导意见。

老年人保持健康,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包括,年长工人可留在劳动队伍更长时间并继续为经济作出贡献,子女无须为了在家照顾老人而提早离开劳动队伍,健康老人也可在旅游等方面刺激消费。

中国国务院上个月推出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其中应对老龄化经济影响的内容包括增加养老财富储备,以及通过终身学习等方式来确保人力资源总量足、质量高。

中国人口在2000年刚刚达到符合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时,经济仍在爆发式增长,人口红利褪去的效果还不明显,老龄化虽然被提上国家议程但往往被忽略。

如今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中美持久博弈的新常态下,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影响成了更加紧迫的任务。另一方面,今天的老人对于优质晚年生活的期待,比20年前的老人来得高。近期出台的制度改革和政策文件,反映出中央现已高度重视老龄化的应对工作。

赞一下
(27)
73%
赞一下
(10)
2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