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10名记者,本月初受广东省官方部门之邀,到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实地采访。从广州、东莞、深圳、中山、珠海一路走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联合早报》记者心中渐渐清晰,在赞叹其巨大潜力之余,也清楚看到有待政策发力的空间。
一键启动后,扁扁的机器人从“家”里“开”出来,身下的螺旋抹布用力拖地。和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相比,这款机器人更“聪明”,除了能拖会扫,还身怀绝技——在抹了一段路后,懂得“返家”“冲凉”,把抹布洗干净后再出来继续工作。
“这是世界第一款能够自己把抹布洗干净,真正实现拖地全自动化的机器人。”
年轻的创业者一边介绍,一边演示机器人基站里的“冲凉房”——左右两个水箱如何抽脏水和换清水。结合对地压力和抹布的高速旋转,据说这款机器人拖地一次,相当于人工拖三次。
这里是广东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墙上的展示图文凸显这里的远大志向,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硅谷”。为迎接来访的东南亚记者团,基地秀出多款研发的新产品,比如能执行物流配送、农业、安保监控任务的户外机器人、水上娱乐设备电动冲浪板等。
记者所见的拖地机器人Narwel,是成立仅三年的云鲸智能即将推出市场的成果。公司海外市场总监李有龙介绍,他们不久前为这款机器人在美国众筹,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也吸引到一些支持者。Narwel年底前将到新加坡福南商场的淘宝体验店登场,海外零售价约700美元。
松山——中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对云鲸智能这样的创业团队来说,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简称“基地”)就是摇篮,业内行话称这里为“早期创业孵化平台”(from lab to start up)。这个基地由大名鼎鼎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大疆科技创始人汪滔的导师、“海归”中国学者李泽湘在2014年领导创建,获得东莞市政府、松山湖管委会的支持,2018年被认定为中国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听基地运营总监杨溪的解释,你能感觉创业的过程一点也不简单:你首先得有一个好的创意,然后设法做出一些样品,接着收集市场反馈,不断总结学习,经历一个“迭代的螺旋式创新过程”,最终你也许会找到一个突破口,确定产品的方向。杨溪说:“我们希望做的,就是帮助这个(创新创业的)过程推进下去。”
基地细分为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对应创业者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对创业团队给予第一年办公室减免租金优惠。基地也有自身的创业基金,会投资于被看好的团队。这里迄今已孵化了50多家机器人与智能硬件创业团队与公司,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创业者。杨溪说,“最重要的是吸引世界各地青年加入这个平台”。
曾经号称“世界制造基地”的东莞以生产牛仔裤、机械电器等低端产品闻名世,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与制造业的外移,迫使东莞启动痛苦的转型历程,寻求在产业中注入更高的技术与科技含量。今天,东莞已不再只有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去年8月,中国国家重大基础科研项目“散裂中子源”已在东莞正式投入运行。在中央政府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东莞的使命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而这里的一切,只是粤港澳大湾区巨大活力的一个侧面、一个小缩影。
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
本月初,在中共广东省委网信办邀请下,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10名记者,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座城市进行实地采访,参观了国家级重点科技工程、创业孵化平台,以及港珠澳大桥等建成与在建交通基础设施。
顾名思义,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大陆珠江三角洲沿岸、广东省、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形成的城市群,共11座城市。其实,民间学者很早就提出类似理念。2015年,中国中央政府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规划中首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提升为中国国家战略。
今年2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做出了五大战略定位,包括:“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