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重庆农业+旅游拼扶贫(2)

时间:2019-08-04 09: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景区扶贫商铺解决就业问题

阿依河景区负责人冉涛介绍,景区每年为当地村民提供500个岗位,也已投入近千万元在景区入口打造近百个扶贫商铺及近80个扶贫就业岗(即有遮盖路边摊),解决千余人就业问题。

据了解,上述商铺及就业岗对当地民众全额免租,供他们向游客贩售漂流用具、雨具、小吃食品等。景区主要收入则来自门票、竹筏、漂流、酒店等方面。

冉涛也透露,景区周边近两年带动100多家农家乐的兴起,景区对它们实施规范管理并统一对外销售,以免出现竞价相互伤害。

至于继续耕作的民众,则可把自家农作物带到景区贩售。景区也主动向阿依河旁山上19个贫困户收购他们种植的玉米、马铃薯(中国称土豆)、番薯(红薯)等,充作公司员工生活用餐。

此外,景区内特设旅游扶贫土特产专柜,供贫苦户寄卖大角菌、虫草花、土蜂蜜等价值较高农产品,由景区员工向游客售卖。据观察,专柜上还摆放供应土特产的贫困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具体致困的原因。

丈夫患上绝症、还须供一对儿女读书的刘群仙(40多岁)就在专柜寄卖从外地采购的农产品,同时也已在景区内整理酒店客房五六年,之前不太工作。她表示:“农产品卖得还可以……收入有比以前多,对生活有帮助。”

寄卖桃子的谭长寿(47岁)则在景区当了约10年的保安,之前无固定工作,家中母亲残疾、妻子失业,同样需供养子女。他表示,生活有获改善:“收入有增加,但不会很多。”

乌江画廊民众生活明显改善

借旅游业多管齐下扶贫的模式在彭水并非阿依河独有。在阿依河汇入的乌江,有一段以峡谷风光为主的景区。从彭水万足码头上船,沿江两岸翠绿葱郁、山峦叠嶂、奇峰对峙,被誉为“乌江百里画廊”。

游船导游张尧(33岁)来自贫困的彭水双龙乡,她告诉记者,“乌江画廊”同样为当地民众提供扶贫岗位,景区入口也代销附近贫困村民栽种的土特产。

她透露,自己2009年随从军的丈夫自宁夏返回彭水时,旅游还是个新兴产业,工资起初并不好但逐年改善。她说:“老百姓还是能(从旅游业)得到很多实惠。10多年来(大家的生活)已逐渐有改善,近几年特别明显。”

尽管如此,阿依河和乌江画廊同样无法免于户外旅游业“靠天吃饭”的常态。记者到访阿依河当天天气阴霾,景区游客稀疏,据信是因上游的贵州省较早曾降暴雨,导致水位高涨,原本碧绿的水色变得浑浊不清,影响游客观光兴致。景区内少数摊贩早早收摊,前往景区公路沿途的农家乐门面也冷清。

同样受暴雨涨水影响,乌江画廊河水也一样浑浊,大片树枝和漂浮物自贵州上游沿江而下堆积,有碍观瞻。

谭长寿说:“今年雨水多了一点,(对景区生意和个人生计)有影响。”

赞一下
(4)
50%
赞一下
(4)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