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推垃圾分类 标准不同惹忧虑

时间:2019-07-28 09:5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继上海之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亦在加紧推进“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实施。惟两座城市在细分垃圾类别和惩处方面的规定并不尽相同,加上此前上海在出台相关法规时,将游客也纳入规管范围,北京如何实施,还有待观察。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将在2020年底于全国46个重点城市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显示内地推动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但最终恐因各地出台政策不同,让民众难以适从。

6月18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在直播访谈节目中表态,将在北京推动垃圾分类立法。“上海已经明文规定,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处以200元罚款,而北京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孙新军说,现在北京市每天产生将近2.6万吨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北京有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都在满负荷运转。而生活垃圾一般分四类: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网民据此总结分类的方法,“能卖钱的蓝桶桶(垃圾桶),易腐烂的绿桶桶,有毒有害红桶桶,没人要的灰桶桶”。

北京分类标准比上海粗糙

显然这和上海将垃圾划分乾湿等多类的精细方法相比,北京的垃圾分类标准更加粗糙,不过操作起来则更容易一些。但同为直辖市的一线城市,在发布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法规之时,采取的是不同的方法,却令民众有些头大。更遑论还有44个城市将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其规定是否“另辟蹊径”谁也难以预料。

网民认为,垃圾分类固然可取,但标准多地多元,对于民众而言则是一件极其费神的事情。更有网民笑称,以后出差旅游前要做好功课,首要要考量的便是当地的垃圾分类的法规,以免记错城市丢错垃圾而被处罚。

当然,仅以北京、上海两城公布的垃圾分类方法的不同,便去揣测其他城市待公布的分类方法,多少有些武断。但网民的笑言仍然表示出了民众心中的隐忧。垃圾分类作为拯救环境的一项必然措施,固然有积极作用,但各地政府部门若不能统一相关规定,民众易城而居却惶惶恐恐,终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做法。

赞一下
(16)
76.2%
赞一下
(5)
23.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