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范之争背后的那些舆论、税负往事

时间:2018-06-05 10: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刘远举:神仙打架,百姓看戏,最终吃瓜群众中的少数人发现身上负担又重了一层,而更多人则陶醉在打土豪的幻觉中,以为自己福利多了一点。 崔永元与《手机》剧组的恩怨、指控范冰冰阴阳合同偷税

刘远举:神仙打架,百姓看戏,最终吃瓜群众中的少数人发现身上负担又重了一层,而更多人则陶醉在打土豪的幻觉中,以为自己福利多了一点。

崔永元与《手机》剧组的恩怨、指控范冰冰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等等,已有众多评论。范冰冰如果真有偷税漏税,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一点无需重复。我想说的是,由此想到的一些关于舆论、税负的历史片段。

媒体小历史:1998-2018

崔永元成名于《实话实说》节目。与实话实说同时代,有一个名气更大的节目,那就是《焦点访谈》,它几乎是上一个时代舆论监督的代名词。

焦点访谈有这样的地位,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一位忠实观众:朱镕基。

2011年,《朱镕基总理讲话实录》出版。据统计,在300多篇讲话中,有60多篇提到《焦点访谈》。

朱镕基是焦点访谈的强力支持者。

曾有部长半开玩笑地对敬一丹说:“现在我晚上都不敢出去吃饭,因为怕耽误了看《焦点访谈》。总理常在会上问:‘你们看昨晚的《焦点访谈》了吗?’答不上来怎么办?我如果有事看不成,就让秘书看,让家人看,再告诉我。”

朱镕基是真喜欢焦点访谈。朱镕基有约法三章,不题辞、不剪彩、不受礼,他少有破例,而焦点访谈就在其中。

恰好20年前,1998年,朱镕基视察焦点访谈。那天的题词,是敬一丹代表全体编辑、记者向朱镕基提出请求的。在敬一丹的书中,详细的记录了这个历史的片段:

敬一丹说:“总理,现在您看到的这些记者,只是我们《焦点访谈》的十分之一。”

总理说:“你们那么多人啊?”

我说:“是啊,我们很多年轻同事都到各地采访去了,他们都想和您交流,但有工作回不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

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说:“不要请总理题辞。”

我赶紧说:“不是题辞,是给我们年轻记者留句话。”

总理笑了。

我感觉,总理同意了。我甚至在猜想,总理也许想到那些在天南海北采访的记者了吧?在屏幕上,总理见过他们,知道他们在奔波忙碌,在一个个新闻现场行使着舆论监督的职责,对他们会有一种熟悉和信任。总理会乐于和他们交流的。

在大家的注目中,总理落笔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白岩松站在总理后面鼓起掌来。总理说:“我还没写完呢!”总理又写:“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演播室一片掌声。所有的目光和镜头都聚焦在题辞上。

中国的历史真相,即便在众目睽睽之下,也需要多方拼接,才能得到一副完整的历史图景,以及其中的意味深长。

敬一丹的书中,缺失的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根据其他的记载,朱镕基写完后笑着对大家说,不是临时想出来的,是昨天晚上想了一个晚上,以至于血压都升高了。

显然,朱镕基的题词,是早就想好了的,他愿意给焦点访谈题词。那么,为什么短短16个字,朱镕基要想一个晚上,以至于血压升高?

完整的历史、政治含义,还缺少一块拼图,需要顺着时间长河继续上溯。

时间向前溯50年,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指出:“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于此,历史的拼图才拼上了最后一块,留待世人品味与评说。刘少奇对王光美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不也是“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顶一下
(15)
68.2%
踩一下
(7)
31.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