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进攻加沙的战略目标是彻底剿灭哈马斯,解救被哈马斯绑架的200多名人质。以色列要哈马斯以命抵命,人们最初对此并无太大争议,但后来以色列的行动却令人愈来愈感到不对味。如今半年过去,以色列两个目标均未实现,却别有另一番令人瞠目的“战绩”:加沙已成废墟,找不到一座完整建筑;所有人道主义的医疗救助机构均被摧毁殆尽;已造成3万3000人死亡、逾7万5000人受伤,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死亡的绝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还留下1万7000名孤儿。到目前为止,联合国和国际慈善机构的200多名人道主义救援人员在以色列的空袭下丧生;百多万加沙人民濒临饿死,以色列却仍在阻止救援机构从陆路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也因此,以色列发动的这场“阿克萨洪水”之战,固然“淹没”了加沙,重创了哈马斯,但也产生了两个反噬。首先反噬的是以色列自身。妇女、儿童以及老人是人类心底最柔软的一块。杀戮妇女和儿童,已实实在在地突破人性底线,无论何种国族,何种价值观,何种宗教,何种理由,对此都不可接受。尤其是西方世界,格外强调对妇女的尊重和保护。这使得西方社会愈来愈感到不能容忍。
西方的愤怒可能在最近达到高潮:4月1日,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中部城市代尔拜拉赫,造成慈善组织“世界中央厨房”七名工作人员死亡,多个救援组织随后暂停在加沙地带的活动。死亡的工作人员中,有数名西方国家人员。于是,西方国家开始毫不掩饰地谴责以色列暴行。德国由于二战时期虐杀犹太人,对以色列始终有负疚心理。德国议员尼尔斯·施密特说:“由于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不应该是第一个公开批评以色列政府的人。”但最近,德国政府再也忍不住了。总理朔尔茨警告以色列:不能不注意这场战争的代价;就连以色列铁杆支持者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说,以色列的加沙行动会“失去很多支持”,它给加沙制造了“一幅非常糟糕的画面”;更不用说非西方国家对它的极端厌恶和憎恨。这种恶感有可能在战后要持续几十年。
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之所以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是因为他想借机延缓自己的政治生命,以免下台后贪腐罪行遭到清算,因此,他绑架了整个以色列。正如美国民主党犹太裔议员舒默所说,内坦亚胡“将自己的政治生存凌驾于以色列最高利益之上”。但拜登政府至今不变的挺以政策,却令人十分困惑。因为他只是成全了内坦亚胡个人(并非以色列整体),却反噬了自己“山巅之国”的声誉,还重创了美国战略利益,甚至危害自己的选情。
就价值观而言,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无疑令普世价值蒙羞;就地缘政治利益而言,美国的战略重心不在中东,而在亚太。但东南亚国家因为美国的盲目挺以,已对美国产生不信任感。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假如亚细安未来必须选边站,50.5%的受访者认为,亚细安应该选择中国而不是美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过于偏袒以色列。选择中国的理由也很简单:如果单从地缘战略利益而言,美国深陷俄乌战争的泥淖也好,掉进以哈冲突的漩涡也罢,都使得美国难以将战略重心东移,围堵中国。这对中国未尝无益。只是中国始终站在人道立场,劝和促谈。尽管和以色列关系也不错,中国还是谴责了以色列的暴行。若不带偏见的话,这值得称道。
对拜登本人而言,挺以政策也严重伤害他今年11月与特朗普的对决。美国人民,包括民主党很多人,已对他的挺以政策愈来愈不满。以色列暴行历历在目,但华盛顿还要硬说以色列没有违反国际法。尽管拜登批评以色列反人道行为的声调最近高了许多,甚至破天荒在联合国呼吁以色列停火的决议上投了弃权票,使之通过,但另一方面,他又令人费解地继续给以色列提供武器炸弹,并坚称以色列符合美国国家安全备忘录的规定,即美国武器的受援国不得违反国际法或阻止人道主义援助。这分明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令很多支持者失望。所以拜登最近的民调一直在下降。倘若这场冲突日后再外溢失控,则美国总统的责任就更大。
以色列政府在国内也压力山大。以色列人民近日举行大规模抗议,要求政府和哈马斯谈判,把解救人质放在首位。如果内坦亚胡继续固执下去,他会身败名裂。那么,拜登呢?还要继续陪以色列这样玩下去吗?这显然不是智者的应取之道。
作者是西安科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