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创造机会培养儿童环境与社会意识

时间:2023-12-19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创造机会培养儿童环境与社会意识

在工作中,我常有机会与学员讨论儿童教育的发展史。总结18至20世纪多位教育家提出的儿童教育理论的共同点,即要让儿童接触自然和社会,通过体验和操作,也要经常与人互动,儿童各方面的能力便会随着生理的成熟自然而然地发展。

地球上天灾人祸不断,家长与教育工作者要如何培育2020年代的儿童,帮助他们长大后能应对充满挑战的世界?

孩子若要健康长大,除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社交与情绪技能,也要有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但要获得此能力,必先培养儿童的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所谓“意识”,从心理学的视角,是一种知觉状态,即了解和感知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要培养儿童的环境与社会意识,就如早期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原理,必须让儿童探索自然环境,接触各种社会活动,实际体验与自然和社会互动的情境,才能感知和整合这些动态的信息。

触觉刺激匮乏不利于大脑发育

生长在农村的儿童,在环境浸濡下,必然获得天气变化影响农作物和农民生活,以及粮食来源等的知识。生长在地震区的儿童,不但了解地震破坏的威力,也能体验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和不便。生长在新加坡的儿童,虽然无须面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但由于人类破坏了自然生态,导致各地气候变化无常,不但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们居住的环境,低洼地区也面临海平面上升可能被淹没的危险,这些都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新加坡人也不会幸免。严重的冠病疫情虽已过去,但病毒仍然活在人类环境中。因此,为了培养新加坡儿童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除了提供语言、数概念和艺术等领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家长和教师也要培养儿童的环境与社会意识,帮助他们获得保护环境、粮食来源和预防传染病等与生存有关的知识。

在实施冠病控制防护措施期间,互联网上开发了多种类型的线上教学平台和线上教学材料,若家长与教育机构经常使用线上平台,或利用平板电脑引导儿童学习,在缺乏接触真实材料和情境的情况下,儿童无法获得事物的真正概念,这不但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也难以培养环境与社会意识,触觉刺激的匮乏也不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

国立幼儿培育教育学院近年来开办了多个户外教学的幼师短期培训课程,鼓励教师让儿童接触户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工设施,并设计各种有趣和具操作性的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动作、社交、数概念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户外活动不但能锻炼儿童的体能,也可以培养环境与社会意识。

6岁儿童到德光岛露营

除了户外活动,让儿童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不但能培养环境与社会意识,也能锻炼他们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刚过去的10月4日,《海峡时报》报道本地非盈利幼教机构新意元幼源(Creative O Preschoolers’Bay)的园长和教职员,带领一群6岁的儿童到德光岛露营的整个过程。从网页上的视频、照片和文字记录,可看出这群小朋友展现初步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能力。例如在没有父母在场的营地里,小朋友在没有水龙头和洗手盆的地方,使用杯子舀起大水桶里的水,蹲在水沟旁刷牙、洗手;与做饭的阿姨一起准备餐食,并利用水盆里的水自己清洗餐具;在教师监督下,学习在木炭里生火,以进行烧烤食物的活动;自己铺睡袋并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睡在长长的木板床上;通过教练的指导,接受野外技能培训,如夜间探索德光岛、滑土坡、走绳索等等。活动让儿童深刻体验物质资源的可贵。

实例告诉我们,只要有锻炼机会,6岁的儿童也能尝试适应有挑战性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设施完善的住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让我们的儿童生活得轻松自在。因此,家长与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努力,为儿童创造机会,例如接触和探究大自然和邻里环境,并与不同背景、职业和年龄的人互动,初步了解新加坡的自然生态和不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环境与社会意识。

引导儿童从小就认识和应对不断变化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并非要让他们“心多过虑”,重要的是:儿童若能敏于察觉所处生活环境的变化,并能适应变化且作出适当回应,这种能力的建立,有利于他们日后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作者是幼师培训学校高级讲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