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从疫情应对看科学素养

时间:2022-12-24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张田勘

冠病疫情走到今天已经三年,制造的悲欢离合太多,也反映科学素养的严重匮乏,由此引发的各种行为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和创伤,包括个人身心、社会各层面、经济、文化、科技和文明。不过,科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是表面现象,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关注和分析表面现象,也许能找到背后的重要根源。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有三个组成部分: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2020年最新科学素养调查表明,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率达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个百分点。人群中科学素养的比率多高才算合适和有利呢?目前没有一个确切数据,但应当是比率越高越好,也越有利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文明的提升和生活的幸福。

根据研究人员的评估,201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率,最低都在10%以上。也因此,人群中10%的人具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进入新型发达国家的行列。

现在,中国的这个比率已经达到10.56%,是否进入了新型创新发达国家行列呢?事实上根本达不到。仅在冠病三年中,就有太多事情、行为和言论是违背科学的,更不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所有人,其中也有很多专业人员和科学家。专业人员和科学家在其专业领域可能具有很高的认识水平,但是,进入另外的领域,如卫生保健和防疫,也跟其他公众一样,须要提高科学素养。

在冠病三年中,一个基本事实和全民皆知的就是,缺乏对病毒的基本了解,不只是反映科学素养缺乏,也是基本科学常识缺失。

对于冠病病毒,是消灭它还是与之共存,也不仅是健康素养的问题,还是能否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抗疫路线和政策的问题。基于科学证据和科学素养制定措施,才能让人们能够既正常生活和工作,也能极少受到病毒影响;才能既做到社会各群体的共赢与和谐,也能做到人与生物、微生物和自然界、生态的共赢与和谐。

遗憾的是,冠病期间有人提出,人与病毒的关系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这些人认为,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与病毒拼死相争的历史,不是人类消灭病毒,就是人类被病毒吞噬,从来没有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旧的病毒消灭了,新的病毒还可能出现,但人类的目标始终是消灭病毒,而不是共存,“卧榻之侧,岂容病魔鼾睡?”

正是这种与病毒不共戴天并要消灭病毒的观念,导致了清零的防疫政策,并且坚决反对和批判“群体免疫”。然而,从现实和历史看,恰恰相反,人与微生物(病毒是其中一种)的关系是共生和共存的,并非你死我活,也不是人消灭病毒的关系。

人类基因组计划后的人类微生物计划(HMP)的初步研究显示,人体内共生细菌的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人体内330万个基因(来自1000多个菌种),差不多是人类基因数量的150倍(人类有2万至2.5万个基因)。不过,后来的研究确认,人体细菌和人体细胞的数量比例差不太多,一个体重70公斤、身高1.7米的“标准参考人”身上的细菌/细胞比值平均为1.3:1。

在人体的微生物中,有380万亿个病毒,其数量是细菌的10倍,它们几乎遍布人体的每个角落。这些病毒多数不会让人患病,人体只是它们狩猎适合寄生的细菌的场所。但是,也有一些病毒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现在又增添了冠病病毒。

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早就长期与人类共存,是人身体中的一部分,人只能限制那些对健康和生命有害的微生物,但并不能消灭它们。从病毒与人类的久远历史来看,人也没有消灭过病毒,即便是人类消灭天花,也只是一种特殊情况。

1979年12月9日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全球消灭天花认证委员会的19名成员在一个会议室中宣布:全世界彻底根除了天花这一3000年来使无数人遭受磨难的顽疾。注意,世界卫生组织是说根除了天花这种疾病,而没有说是消灭天花病毒。

天花被根除,有三大要素:天花疫苗的有效干预;能够及时发现感染和疫情苗头,准确预测事态走向,制定干预计划;天花病毒在自然界不存在,没有自然宿主和动物媒介,只有人是其宿主。由于疫苗的作用阻断了天花病毒在人体寄存,除此之外,天花病毒不会在其他动物身上寄存,这才导致天花被根除以及天花病毒的消失。

其实,人类根除的疾病还有一个,是动物的牛瘟,由于与天花一样,只限于牛群中传播,因此阻断了牛瘟病毒在牛群中的传播,也就等于消灭了它。

由于想当然地认为人类能通过物理阻隔的方式消灭冠病病毒,才在全国有了无数极端的封城、封小区、封街道,封控所有公共场,并创造了无数术语,清零、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静默管理等,但它们实质上都一样。

在这样的管理和行为下,中国三年的冠病抗疫付出了沉重代价,包括引发种种精神分裂、走火入魔的现象,法治和自由被毁,次生灾害远远大于冠病伤害,经济下滑,民生困苦……

所有这一切都缘于科学素养的低下和缺失,本质上是科学精神、科学决策的低下和缺失。如何反思和汲取教训,全力挽回、弥补这三年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深远的负面影响,是中国人现在和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没有之一。

作者是北京学者

正是这种与病毒不共戴天并要消灭病毒的观念,导致了清零的防疫政策,并且坚决反对和批判“群体免疫”。然而,从现实和历史看,恰恰相反,人与微生物(病毒是其中一种)的关系是共生和共存的,并非你死我活,也不是人消灭病毒的关系。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