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专栏
三年前,有议员在国会讲了阿公和孙子阿成的故事。大意是说阿公省吃俭用,辛苦储蓄,每三五年会出一笔钱给阿成,帮他读大学、出国参加浸濡活动、结婚娶老婆,或是跟朋友做小生意等等。一天,阿成却问阿公:你为什么总是三五年才给我钱,为什么不每年都给我钱?
这个故事里的阿公指的是政府,阿成指的是某些选民。故事听起来很接地气,意在称赞政府理财有方,也暗喻选民不应予取予求,但比喻并不贴切。阿公和阿成是祖孙关系,同一个家庭的成员。钱既然是阿公积攒的私人财产,他完全有权决定怎么用。
但政府这位“阿公”就不同了。我们常说“阿公的钱”,以为钱是政府的,政府可以随便用;其实钱是国家的,是公共财产,政府只是人民选举出来的管理人,形同“管家”。政府要花阿公(国家)的钱,每年必须提出一个预算案,经国会辩论、审查和通过后,才能把钱用出去。最后如果发现预算不够,必须来个附加预算,也必须走同样的程序。如果遇上什么重大变故,如冠病突然来袭,影响经济民生,须要出台紧急救援措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同样也须提出追加预算案,经由国会辩论、审查和批准。
政府要动用国家的积蓄,即国家储备金,就更难了。首先,现任政府只能动用任内所积攒的储蓄,即财政盈余。如果要进一步动用过去积存下来的储备金,不仅必须获得国会通过,还须掌握国库第二把钥匙的民选总统同意才行。
所以,此阿公非彼阿公,不能混为一谈。政府这位阿公并没有随便拿钱给选民的大权,因为钱不是他的。把政府比喻为阿成的阿公,因此有很大的误导性。但偏偏却有不少人喜欢学李大傻讲故事,而且乱编一通,胡诌一番。
不久前,就有人在国会狗尾续貂,编造阿成和阿公的故事续集,说是阿成成家后,开销猛增,但阿公不断要求阿成给他更多家用。阿成后来还发现大家庭家境不错,祖先也留下不少家产,但阿公一直没有向阿成披露这个事实。
编故事者竟然把之前的阿公和阿成的正反角色完全颠倒过来,意指政府这位阿公对人民不断索求(拿家用),国家其实从前人那里继承了很大的财富,却隐瞒实情,兼又不顾人民死活,不肯把钱拿出来解燃眉之急。如此瞎扯,试图描绘一个不仁不义,置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的阿公形象,委实居心叵测。政府“阿公”果真这么糟糕的话,早该被撵下台了吧。
且说回阿公故事的误导性。阿成的阿公怎么用钱,和一个国家的财政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等同而言之就是误导。管理一个国家的财政是非常复杂的差事。别以为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就可以胜任。君不见,英国那位只做了六个星期的女首相特拉斯,所委任的财政部长克沃滕(Kwasi Kwarteng),也拥有剑桥大学经济史博士学位,结果只干了38天就被炒鱿鱼。为什么?国家的财政政策可不是纸上谈兵、课室教书那么简单。
世上的经济学者多的是,但他们也就是学者,没什么超人神通,更不一定就懂得治国。美国就有一大堆经济学者,各有各的理论和看法,因此对许多经济和财政政策常常争论不休,没有定论,最后是看哪个政党执政,奉行哪个学派的理论行事。英国的特拉斯和克沃滕想重复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时代的经济政策,却不审时度势,结果一败涂地。新加坡也有不同学派的经济学者,他们大多传承美国学者的衣钵,理论很多,但未必适用。
政府负责国家的财政,国家需要有收入才能应付每年国防、教育、卫生、社会等等诸多方面的开销。因此,每个部门都必须有详细的开支预算,既要照顾到实际需求,又得照顾到收支平衡,避免年年入不敷出,最后掏空积蓄,甚或须借债度日。因此,每年国会花最长时间辩论的,就是财政部长提出的新财年财政预算案,目的就是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口上。
即便如此,国小人寡,国家税收来源有限,加上没有天然资源,要发展还是得适度借债。政府的做法是发行国债。但这么做也要确保将来还得起,否则倒债失信,就难以再有人买你的国债(借你钱)了。
新加坡政府有坚实的国家储备金做后盾,信誉十足,别人不怕债务违约,因此债券评级总是三个A。在低利率时代,政府举债作为一些可以惠及下一代的长期发展项目之用(去年国会通过了《国家重大建设借贷法》),同时通过投资储备金钱生钱,帮补常年财政预算之需,减轻人民的税负,这样的阿公不容易找。有人以为新加坡国库充盈,不必借贷发展,这是天真的想法。
现在,高通胀、高利率是全世界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个国家的财政面对严峻考验的时刻。今年,新加坡的通胀率预计会达到6%,美国的通胀率今年一度超过9%,英国的通胀率也已突破10%。许多发展中国家情况尤其不堪,如拉丁美洲的阿根廷,中央银行11月4日发布的市场预期调查报告说,今年通胀率将达100%。报告也预测,明后年阿根廷通胀率分别为96%和69.6%。相较之下,新加坡的情况还是相对平稳的,说明政府阿公做得也不错。
不过,如果你是在野党,必然会说政府可以做得更好。在所有实行议会制的地方都是如此。国库有钱,为什么不多拿些出来用?不要多,就多拿个5%总可以吧!也有人说财政赤字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在美国,甚至有一派经济学者认为,主权政府可以印钞票,根本不必像家庭一样担心什么赤字。这是很有诱惑性的理论,但全世界大概也只有美国有不断印美钞的本事。
政府当前真正应该做的,是出台各种应急和救援财政措施,不是对着危机或问题抛钱,更不是抛越多钱就越好。一句话,钱必须花在刀口上,也就是所谓的有针对性的,或是校准的,能够真正帮到该帮的人,能解决该解决的问题。一旦发现有短板,则应及时补上。凭空想象该从国库掏出多少储备金来花,是没有意义的。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新加坡政府有坚实的国家储备金做后盾,信誉十足,别人不怕债务违约,因此债券评级总是三个A。在低利率时代,政府举债作为一些可以惠及下一代的长期发展项目之用,同时通过投资储备金钱生钱,帮补常年财政预算之需,减轻人民税负,这样的阿公不容易找。有人以为新加坡国库充盈,不必借贷发展,这是天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