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行之: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了吗?

时间:2020-08-08 07:0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失败了嘛?站在“美国优先”的最狭隘视角,也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的发展中,美国获益良多,将国内分配、失业等问题归咎于中国,将技术扩散说成是盗窃知识产权,都是极不公道的。(图/Pixabay)

1975年10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时任国务卿基辛格,后者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福特总统年底访华铺垫。前一天,基辛格曾对邓小平说:中美两国关系建立在健全的基础之上,因为彼此都无所求于对方。

毛泽东显然掌握这一细节,并不以为然。基辛格回忆道:“他有力地批驳了我的废话,说:‘如果双方都无所求于对方,你到北京来干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接待你和你们的总统?’”

诚如这尖刻又一针见血的话语所指出的,中美冷战时期跨越意识形态对立重启接触,是因为互有巨大的战略需求。

可惜历史常被忽视。而对历史的惊人无知、信口开河或肆意歪曲,恰恰是特朗普政府许多高官的常见风格,也可能是他们表达对总统的仰慕与追随的一种方式。

但其他对中美交往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在看到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在《华盛顿邮报》所发表的文章:“蓬佩奥不理解中国、尼逊和美国外交政策”,则会会心一笑。

7月2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揣着提振总统的狼狈选情、锁定未来对华政策的双重小心思,在加利福尼亚的尼逊图书馆前,模仿丘吉尔、杜勒斯等大人物,发表了一篇饱含激情的反华演说。若非出自国务卿之口,这种演说实在难以认真对待,因为它基于严重的误解、不适当的情绪;绝非基于历史和事实。

蓬佩奥发出了灵魂追问:经过与中国50年的接触,美国人民有哪些可以展示的成效?我们的领导人设想中国向自由和民主演变的理论是否得到证实?

以下是简单的回答:

一、美国近50年的对华政策,总体是“接触+遏制”模式。从不是只有接触,放弃了遏制。双边关系较好时期,接触貌似主导,遏制则潜藏不露。大可不必痛心疾首,悔昨日之失。

二、尼逊重启对华接触,不是信奉“中国向自由和民主演变”的理论。中国至今也从未做过任何类似承诺,相反一直宣称和强调,要走自己的道路。

三、上述设想,出自后来者(美中双方都有一些人)的愿望。特别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进展、中美关系经过波折再次回暖后,类似理论和设想渐渐流行起来。

四、美国商界垂涎庞大的中国市场,对美国政府施加巨大压力,力求促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克林顿政府为了说服国会及社会舆论,才将上述理论和设想作为一个有力的理由。该理论的主要作用是自我安慰,以克服美国社会对华交往时存在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心理障碍。这种障碍来自冷战中苏联的刺激,中国人却发现在冷战后仍须加以面对。

五、即便此后,美国历届政府也从未不切实际地将引导中国演变,作为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经贸往来、东北亚局势、反恐合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实际问题,才是双方接触、合作的重点。因此,不必为一种假想的、从未真正实行过的对华政策的挫败,而故作伤感。这很矫情。

六、经过与中国50年的接触,美国人民可以展示的成效有哪些?是巨大而丰硕的,仅举其大端:

赞一下
(41)
48.8%
赞一下
(43)
51.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