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正在滑向失败国家”之路?

时间:2020-08-07 08: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01观点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港口区周二(4日)发生大爆炸,现场混杂着硝酸铵的橙色蕈状云成为国际头条,传遍各地。有消息指爆炸是由仓库内的焊接工作引发,而随后政府亦誓言追究责任,要求军方先软禁所有涉事的官员,但当局若不根治制度上的腐败和疏忽,相信活在贫苦和饥饿的民众就不会就此罢休。

截至周四(6日),贝鲁特港的大爆炸造成至少135人死亡、逾5千人受伤。受制于停电和医院受损,相信死伤数字仍未见顶。据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估计,是次爆炸规模相当于3.5级地震,使至邻近地区满目疮痍,多达25至30万人无家可归,相当于城市人口一成,财产损失估计亦高达30亿美元。较可信的肇事原因应该是安全总局首长易卜拉欣(Abbas Ibrahim)所指,爆炸是由储存在现场数量多达2750吨的硝酸铵所致。

硝酸铵不但可用于制造化学肥料,同是炸弹的原材料之一,但2750吨硝酸铵的威力又是什么概念?在1995年的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中,白人至上主义者麦克维(Timothy McVeigh)在联邦大楼中“仅放置”了两吨由硝酸铵等化学品合成的炸弹,其威力已不但足以将联邦大楼炸剩支架,更使方圆16个街道的建筑物受损。故黎巴嫩的情况犹如一千多个“麦克维炸弹”同时引爆,其威力绝对是灾难级别。

当局将2千多吨爆炸物储放在贝鲁特中心的仓库超过六年,怎样看来都是不恰当的做法。据当地的非官方调查指出,这批硝酸铵本是在2013年从一艘挂着摩尔多瓦国旗的货船扣押得来,而当局将所有船员遣返后,却决定货物卸至港口的仓库,以留待“拍卖和/或适当处置”。大爆炸若是因前线官员的疏忽或腐败所致,未来的调查或能疏理前因后果,以查明直接导致事故的个人责任,如谁无视安全指引、谁监管不善等。但要追本溯源,解开个人责任背后的制度缺失,似乎不会容易。

国家治理的缩影

如同黎巴嫩外交部长希蒂(Nassif Hitti)在周一辞职时警告,“今天黎巴嫩正在滑向失败国家”之路。即使检查或受贿的前线人员应当负起法律责任,如何革新一个早已腐烂的治理制度,才是黎巴嫩急须处理的关键。自1990年黎巴嫩内战正式结束,交战各方签定《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虽然表面上是共享政治权力,但运作上依然是宗派分治、各自为政的和约,而各利益团体更依此建立所属的政党和赞助网络,使经济上的裙带关系,植根于社会每个角落,贪污腐败猖獗。可是,黎巴嫩政府如何抚平民众的愤恨,避免内战重演,至今还是个让人头昏脑胀的难题。

撇除大爆炸的创伤,该国的货币里拉自去年9月以来已暴跌近九成,通货膨胀、失业和贫富悬殊等经济问题已经失控。加上该国去年底爆发的反政府示威浪潮,即使因新冠疫情反弹而“封城”,仍未见平息。一场大爆炸只怕是这个国家治理的缩影,情况如上世纪乌克兰切尔诺贝尔核电厂的大灾难,虽然最终被审判和定罪的只是官位不高的地方官员,但当局拒绝根本地反思体制的缺失,使至自欺欺人的治理作风蔓延,才会创造出主事官员的傲慢与无知。这才是足以摧毁整个国家的罪魁祸首。

赞一下
(20)
95.2%
赞一下
(1)
4.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