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太领:“政治正确”为何不再正确了

时间:2020-08-06 07: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侯太领

“政治正确”是涉及政治问题时应当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言行禁忌,既是出于政治需要,自然有其虚伪性;而且,不同国家的“政治正确”,标准也可能大相径庭。

但是,无论在一国之内,还是在主权至上的国际社会中,“政治正确”对于治理秩序和公共道德的维系,作用都不容小觑。尤其在民族国家时代,正是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许多表面上的共识,才最终变成了具有约束力的规则,使分歧得到管控,合作共赢得以持续。

但正当气候变暖、贫富差距等公共话题更应该受到关注的时候,“政治正确”似乎突然失去了正确性,像一件穿在身上的伪装一样被剥离了。

最确切的证据就是全球政治氛围重归保守,种族歧视、民粹主义、排外风潮等,这些原本已被贴上标签并封入历史的东西,再度死灰复燃。政治人物或普通民众损人利己时不再加以掩饰,甚至罔顾事实,公开侮蔑他人和排挤异己,肤色、信仰、病毒等,都拿来实施攻击和污名,许多数十年守护的禁忌一夕打破。

经济方面同样充斥着短视行动。“现代货币理论”(MMT)认为,货币制度的意义就是为了确保政府拥有取之不尽的资金来解决一切问题,因而只要政府需要,货币就可以随便印。正是这类观点,最近受到了包括许多政界要人在内的广泛赞誉。

各国似乎都在致力于构建一个完全依靠货币支撑的经济乌托邦,政府对货币工具的使用越来越随意,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保持流动性,实则因为这样做可以让风险外溢给他人或者延后爆发。这造成全球经济日益呈现虚拟化空转的特征,并且让财富只能遵循货币的路径来转移,而不再由创造力和辛勤劳作来决定,提升实体产业的竞争力不再是市场导向。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问题每天都在恶化,却已无人关注。

“政治正确”不再正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大概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媒生态的改变有关。如今,各类自媒体对于公众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引导作用飞速提升,主流媒体很难再继续左右舆论导向。这种变化不只是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更是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塑。

传统上,主流媒体所传递的信息都是经过过滤的,或出于政治动机,或出于经济利益,但无论怎样,是有利于传播“政治正确”的舆论机制;自媒体则完全是自发盲动的,是情绪化的,还天然带有反对“政治正确”的倾向。

传媒生态的这些改变,会无可避免地影响选民的价值取向,而在选举政治体制下,选民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政治人物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到施政策略和具体的政策。“政治正确”的弱化与自媒体的成长基本上是同步的,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选举结果已充分证明,煽动与迎合民众的情绪,才是屡试不爽的成功策略。

客观而言,当今多数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仍然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精英治国、定期选举、政治与社会分离,同时通过主流媒体引领意识形态和公众认知等,这些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主要体系。

在自媒体崛起的时代,这套治理体系的内在机制已经失灵,但顺应时代需要的体制变革却并未出现,同时由于路径依赖和文明冲突等方面的原因,许多西方国家拒绝面对制度层面暴露出的问题,这些因素加重了选举制度的功能异化和方向偏离。可以预测,如果政治的方式不改进,丢掉“政治正确”将是所有政客统一的归宿,就像当初一致拥戴它一样。

另一重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科技进步的迟滞效应。“政治正确”之所以有其虚伪性,是因为在普世价值和种族平等的口号下,并不妨碍部分国家或族群凭借科技实力和先发优势,来摄取更多的真实利益,并且保持更为优裕的生活。

但最近数十年,尽管科技水平仍然有所提升,实质性、划时代的创新却十分罕见了,所谓的新技术无非是在工业化的知识框架内进行局部优化,被寄予厚望的信息化也只是改变了工业技术的速度和方式而已,全球事实上还在享受着工业革命延续下来的红利,预期中的智能时代远未到来。

科技发展迟滞的后果之一,就是各国的科技能力逐渐拉平,原来靠科技优势致胜的竞争策略逐渐失去效用。同时,在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之下,从身份走向契约、要素驱动等市场机制迅速向全球扩展,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利润分配路径严重偏离了贸易秩序建构之初的预期,局面日渐变得不可收拾。这种状况使“政治正确”失去了存续的基础,流于空泛或不断弱化也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主动选择。

至于冠病疫情,所起到的则是催化剂的作用。这场全球灾难并未佐证“政治正确”背后所隐含的各种成见,病毒既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地区和种族,也推翻了许多关于东西方体制与文化孰优孰劣之类的假设,甚至让有些“政治正确”直接变成了不正确。

冠病疫情给全球经济所造成的破坏或许可以得到弥补,但其给人们心理所带来的冲击却永远无法抚平。中世纪的黑死病加速了世俗理性的确立进程,冠状病毒也必将促使人们对制度理性进行反思,包括率先对“政治正确”的反思。

当然,所谓的“战后秩序”持续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久,历史记忆和战争创伤消弥殆尽,人们厌烦了“政治正确”之下的各种束缚,而愿意重新启用那些更为简单直观的判断标准,选择回到身份认同的历史镜像中去等等。这些也都是“政治正确”不再受到推崇的原因。

“政治正确”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套价值理念和行为禁忌,并且在日常生活和政治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原是出于建立社会认同的需要。在人类确立自身的主体性,致力于建构由不同种族、文化和阶层共生共荣的社会进程中,要想实现和谐一致,政治正确是必不可少的。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同样须要在“政治正确”塑造的氛围中,确立基础性的道德范式,框正与约束人们的过激行为。

正因如此,丢掉“政治正确”,重回身份或阶级认同是极其危险的。特朗普新保守主义的实践已在全球造成了破坏,美国社会的撕裂和对立也因此而日益加重,恶果已经彰显,是时候该刹车了。

当然,“政治正确”如此不堪一击,也充分说明现代文明关于人类主体性的反思并不彻底,丛林法则、种族优越之类的阴影挥之不去,各种历史沉渣随时都有重新泛起的危险,因而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作者是中国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理事

“政治正确”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套价值理念和行为禁忌,并且在日常生活和政治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原是出于建立社会认同的需要。在人类确立自身的主体性,致力于建构由不同种族、文化和阶层共生共荣的社会进程中,要想实现和谐一致,政治正确是必不可少的。

赞一下
(30)
52.6%
赞一下
(27)
47.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