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文:力推“双轨制”启动两岸商谈

时间:2020-07-29 07:4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高建文

1979年元旦,中国大陆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开篇讲“每逢佳节倍思亲”,由于海峡阻断几十年,台湾人对大陆亲人的思念与日俱增,大陆把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当做大陆想念的亲骨肉。其中的意味不是政治目的,而是民族情感和人性。

1987年11月,蒋经国主政的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三等亲”的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当时,台湾是由红十字会受理台湾居民的大陆探亲登记。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李登辉开始主政台湾。

1990年9月,大陆的中国红十字总会与台湾的红十字会在金门举行商谈,就解决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的居民和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的遣返问题进行协商,在1990年9月12日,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签署《金门协议》。

1990年11月21日,台湾的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即“海基会”成立,1991年3月,海基会正式运作。1991年12月16日,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即“海协会”成立并正式运作,两会(海协会、海基会)承接之前由红十字组织扮演的功能角色,两会商谈机制建立,商谈两岸交流而衍生的事务性问题。

总结1987年11月至1991年底的两岸关系,由过去的紧张与对峙,走向缓和与交流,这不是由于政治的吸引,当时两岸政治互信是不足的,两岸政治关系必然还是冷的,是靠民族情感,是为民众权益谋划的心胸和心意,把两岸关系拉近了。

自台湾红十字会1987年起受理台湾居民的大陆探亲登记,直到1990年《金门协议》的达成与签署,这个时期可以称为无“两会”商谈时期。笔者揭示这个时期的第一层意义:没有两会机制,两岸能构建某种平台,来商谈攸关民众权益、安全等“非政治性”事务,并签署协议。

揭示第二层意义:没有“九二共识”,两岸能达成并签署《金门协议》。

“九二共识”的由来,在1992年3月,两会商谈“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开办海峡两岸挂号函件遗失查询及补偿业务”,事务性议题促成两会协调“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两会未达成一致。在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安排两会在香港会谈,会谈并未达成共识,不存在经两会签署的“单一文件”,海协会、海基会先后离开香港。11月,两会互致函电,陈述立场,以期取得谅解,直到12月,两会才确认达成“九二共识”。

因此,1987年11月至1991年底,确认为两岸商谈的无“九二共识”时期,在整个1992年,两会在没有对“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不存在的情况下,台湾海基会代表团仍然访问大陆,与海协会针对相关事务性议题进行磋商。这表明,没有“九二共识”,两会可以接触、商谈。

2020年5月,在中国大陆第13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对台工作大政方针,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政府工作报告是经过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补充,大陆对两岸关系的立场没有后退,继续推动和平发展,要维护“九二共识”存在,做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基础。

“九二共识”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能再模糊,不能再任意解释,这是促成台湾方面接受的关键。

1992年,大陆、海协会重申“世界上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大陆对“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阐述权,是没有异议的,但台湾当局、海基会在1992年没有表示赞成大陆方面的观点,而是针锋相对,通过国统会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的决议,申明立场和观点:“中华民国自1912年成立迄今存在,是主权国家,1949年起,中国处于暂时分裂之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乃为客观之事实,任何谋求统一之主张,不能忽视此一事实之存在”。

赞一下
(7)
23.3%
赞一下
(23)
7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