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外交曲线,蔡政府的僵硬直线

时间:2020-07-23 08: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联合报社论

就在自民党通过决议要求取消习近平访日之际,日本政府决定提供七百亿日元补助八十七家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大陆,将生产线转移到日本国内或东南亚国家。在石垣市议会通过钓鱼岛更名案之后,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也开始升温:中国大陆公务船连续多日进入钓岛领海,日本政府则要求中国停止骚扰日本渔船的举动。今年原是中日关系和解的关键年,从最近种种发展看,似乎已逐渐变调走味。

2012年安倍二度上台以来,由于中国军事崛起的极度恐惧,加上日本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存,以及美中贸易大战的阴影作祟,日中关系并非一条单调的直线,而是一条摆荡在美中之间的曲线。这条曲线,随着美中对抗和日本国家利益的拉扯,不时上下左右摆动。日本的经济利益是它的上限,扞卫日本领土及主权是其下限,日本国内民意走向则是驱动曲线摇摆的动力。不断的摇摆调整,让日本游走在美中两大国之间,避免站在抗衡中国的最前线,也让安倍的对中政策富有弹性。

就经济面观察,这次日本政府以资金补贴的方式,鼓励日本企业大举撤离中国大陆,表面看来,这是日本配合川普政府所推动的“可信赖供应链国家”政策。但检视这八十七家日本企业的结构和性质,多半集中于生化、医药及医疗等产业上,也包括电子厂商夏普,却不包括丰田汽车等大厂。可见,此举是日本自身的经济考量大于对美国政策的配合,主要是基于日本分散市场风险的需要。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大陆成为重灾区,日本也受波及,出现医疗器材短缺及产业供应链中断现象。日本政府因而开始启动“重构产业供应链”计划,补助日本企业撤离大陆转往东南亚国家,以避免厂商过度集中中国的风险冲击日本产业链的完整性,同时避免对中国市场过度依赖。由此可见,安倍对日本自身的经济利益盘算,高于美国战略利益的迎合。

就政治面观察,北京通过港版国安法之后,美国政府迅即取消香港特殊的贸易地位,美国国会也通过《香港自治法》以进一步制裁中国大陆,英国及澳洲也相继终止对香港的引渡条约。然而日本并未随西方国家起舞,除拒绝参与美加澳英等国的共同声明,并在顾及中日关系的氛围下,仅以遗憾、忧虑等政治语言作出表达,与美国的强硬制裁保持相当距离。

相对的,在钓鱼岛主权的争议上,日本政府则表现得寸步不让。中国政府要求日本渔船不得进入钓岛海域,日本政府断然拒绝;但对于中国公务船连续八十天进入钓岛海域,及中国军机多次进入钓鱼岛领空,日本政府则表达强烈抗议。不仅如此,日本政府还将北纬二十七度设为“警戒防卫线”,更修改空中自卫队的紧急升空标准,规定必要时可派战机升空拦截进入钓岛海域的中国军机。日本政府捍卫主权的态度,可谓相当强硬。

再把视角转回到台湾。蔡政府上台后,在“联美抗中”的战略思维下,亦步亦趋地追随并配合美国的反中政策。去年以来,蔡政府把香港议题当成选票提款机,更不顾民意,将疫情当成隔断两岸的阻绝器,让在对岸的台胞及小明们迟迟无法返台。这些作为,让两岸关系犹如一条僵硬的下坠直线,变得毫无弹性,甚至不预留自己的迂回空间。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美国政府宣布不承认九段线主权,并将太平岛矮化为“礁”;台外交部非但没抗议,竟然还表示欢迎。为了迎合美国,竟连主权都可抛弃,这种心态令人匪夷所思。

为了在南中国海议题上联美抗中,不惜失去太平岛主权,蔡政府真的具有主权意识吗?

赞一下
(33)
86.8%
赞一下
(5)
13.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