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波:从“一国两制”到“两制一国”

时间:2020-07-23 07: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邓清波

香港一名咖啡师去年在反修例风波中焚烧及践踏国旗,香港律政司不满其刑期过轻而上诉,法官判定涉事人的刑期,由240小时社会服务令加重至入狱五周。裁判官认为,被告行为“轻蔑及蔑视国旗,严重贬损国家尊严”。

香港回归中国已经超过23年,平心而论,做到了“舞照跳,马照跑”,并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一些港人对国家的认同却严重匮乏,除了环境影响、教育偏失等具体因素,应该说,还与不少人对“一国两制”的巨大误读有关。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因此,它的定义本来是十分清楚的,“一国”和“两制”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清楚的。

在现实中,为什么有些人还会对之产生巨大误读呢?实际上,语言表达上的局限或许是个重要原因。一国两制的“一国”在前、“两制”在后,本意是强调“一国”当先,是前提、是基础;但在语境上,有些人容易把感觉重心落在后面的“两制”上,认为“两制”在后,才意味着是目标、是结果,是不可改变的最高原则和永恒存在,是一国两制的真正重点。

因此,他们就会重视“两制”而忽视“一国”,努力追求“两制”而不惜抵触“一国”,有的甚至奢望在“两制”下可以让港澳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渗透影响,让中国变色,成为“一国一制”,使得中国成为西方式制度的国家。

如果换个语言表达,把“一国两制”说成“两制一国”,则语境上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两制一国的“两制”在前,可以看作是目前的现实状况;“一国”在后,则让人感到“一国”才是目的、是归宿,是最高的价值追求,“两制”必须服从而服务于“一国”、追求和体现“一国”。这样,有些人容或很重视“两制”,但也会认识到“一国”才是“两制”要实现的价值,所以就应该更加尊重国家的存在,就不应该有让香港脱离中国的危险妄想。

事实上,一国两制和两制一国原本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一国两制本身就隐含着必须两制一国,即两种制度都应该体现一个中国的原则,否则就会导致“一国”这个根本前提和基础的削弱乃至丧失,“两制”也会同时失去依托。

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说一国两制和说两制一国,给人们的感觉是不完全相同的,强调的重点并不完全一样,因此会给许多人不同的认知导向,即有些人会从一国两制中更多地感受到“两制”的重要性,而有些人却会从两制一国中更多地认识到“一国”的神圣性。

为了避免误读,让一国两制的真正初衷得到更好更完整的理解,或许在语言表达上,也可以把中国的这一政治文明创举,更完整地表达为“一国两制,两制一国”。

从一国两制到两制一国,并非仅仅是文字语言上的修订。实际上,这也是香港回归中国后,在治理上和发展上的重要演进。换言之,如果说,当初中国用一国两制的创举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在两地回归之后,就必然要逐步地过渡到两制一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就是必然出现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与西方对一国两制的认知

站在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利益立场来看,他们当初会接受一国两制,就是因为这会导致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内部还能够存在资本主义制度,而且资本主义制度有望逐步渗透颠覆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

赞一下
(96)
62.3%
赞一下
(58)
37.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