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中美交恶的影响来到你身边

时间:2020-07-22 07: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海腔新调

在北京一家美国企业工作的Y最近跳槽了,新东家是一家瑞士公司。三个月前见到她时,Y就对中美局势忧心忡忡。记得那时她担心地问我,中国和美国会不会真的脱钩,在华的美企会不会撤资?

Y的老东家是行业里的巨头,在中国有近万名员工。Y还没走出校园就进入这家企业实习,前后已八年光景。这些年下来,她不仅对公司的业务滚瓜烂熟,与客户建立了信任,对公司的企业文化、错综复杂的人际环境也摸得一清二楚。

职场晋升的道路走得顺利,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换东家?Y坦言,她知道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意味着重头打拼,多年来在老公司积累的年资可能也会牺牲,但中美交恶让身在美企的她感到一丝莫名的危机感。

Y很理性地跟我分析,虽然老东家在中国市场做得不错,但企业还是得规避政治风险,特别是现在全球经济放缓,很多企业的重组压力加大,公司很可能会调整中国的资源投放,适当分散风险。

与其等到公司缩减在华业务时被裁,Y决定采取主动,跳槽到一家更“安全”的企业,以免在危机真的到来那天陷入被动。

Y的担忧并非没有原因。从两年多前的贸易战开始,中美博弈不断升级,中美科技脱钩、经济脱钩、美企撤离中国这些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事,如今看来越来越可能成真。

那些夹在中美之间的敏感行业是最尴尬的,中国科技企业中兴、华为,以及海外版抖音TikTok等,接二连三被推到风口浪尖。有些企业也成为制裁的牺牲品,本周一特朗普政府因新疆和人权问题,宣布禁止另外11家中国企业在没有特别许可的情况下购买美国技术和产品,目前进入实体名单的中国企业已达到48家。

早前处境相对好一点的美国企业,似乎也难逃被卷入政治的命运。美国司法部长巴尔(William Barr)上周公开点名微软、苹果、思科等科技巨头和好莱坞等,警告它们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讨好中国政府、做出原则上妥协,让自己成为了中国增强影响力的“棋子”。

中美博弈不断加剧,这些在中国有庞大利益的美企选边的压力与日俱增,政治风险势必成为企业评估在华业务的重要因素,最终能否独善其身充满未知,而这些企业一边在美国做说客,一边转移产能、分散市场,很可能成为常态。

Y的选择,凸显充满变数的中美关系,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并不远,危机感十足的Y因此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一些人因为中美在其他领域的博弈,或是国际地缘政治的角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前阵子采访一些江浙的外贸公司,受访的民营企业家哪怕每年只有不到500万元(人民币,约100万新元)营业额,只要与美国有些生意往来,几乎无一例外跟我提到了关税。虽然中美年初签订了贸易协议,听得出这些企业家对中美在关税上的“厮杀”都是心有余悸。

在中美角力的另一个前沿——香港,国际政治也在影响一般人的切身利益。虽然北京和港府始终强调《香港国安法》只对付犯下四种罪行的极少数人,多家全球财富管理机构近期启动审查香港客户,包括审查客户的公开言论、社交媒体网站发文,评估他们的“政治曝险”。虽然这些金融机构都表示尚未因审查结果而采取决定行动,但已是一个警讯,看起来社交媒体上的政治立场表态,今后也可能影响投资贷款、购买保险、财富管理这些事。

此外,中国留学生赴美面对各种签证限制,也让一些中国家长在送孩子赴美留学的问题上却步。学理科的中国留学生担忧,大学念到一半会不会被要求转修莎士比亚?最近TikTok以及中国社交软件微信受到美国政要特别“关照”,有可能步华为后尘,赴美留学、公干或旅行的中国人,会不会回到原始的发短信、打电话方法,来与国内亲人联系?

美国近期还放风要禁止中共党员及其家属入境美国,据说这项措施一旦实施可能把2亿7000万中国人挡在美国的大门外。这个画面听起来有些荒谬,但在中美关系每况愈下的今天,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国际政治观察家对中美陷入“冷战”,甚至爆发“热战”的讨论最近显著增加,这些话题听上去宏大而遥远,但对越来越多普通人而言,地缘政治不稳定给生活蒙上的不确定性却是越来越真切,很显然,中美交恶已不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吃瓜群众看热闹的事了。


赞一下
(133)
95%
赞一下
(7)
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