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中美新冷战是一个大“坑”

时间:2020-07-20 07:3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蓟燕春秋

用“没有最糟,只有更糟”来形容当下的中美关系,可能没有多少人反对。

从过去几十年“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的相对平稳,到目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对抗,中美关系螺旋式下降的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预料。中美“新冷战”的说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018年3月,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中美关系开始逆转。两年多来,尤其是冠病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打压中国的力度不断增强,范围也不断扩大;到如今更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把中国与当年的“邪恶帝国”苏联画上等号,试图唤醒西方盟国当年联手对抗苏联的历史记忆,形成对华“新冷战”的统一战线。

中美贸易战开始后,美国在经贸、科技、政治、军事领域采取的一系列打压中国策略,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中国的整体伤害并没有外界预期的那么大。包括今年年初冠病疫情突如其来的冲击,中国从非常被动的局面,到比较成功地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复苏,再度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执政党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开始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找打击中国的突破口。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等高官近期不断用中共指代中国,强调中共及其信仰的马列主义是自由世界的敌人,刻意将中共和中国人民区分开来,把华为等中国公司说成是中共攫取其他国家信息的工具,将香港国安法引为中共威胁自由世界的例子,甚至放风要禁止所有中共党员及其家属进入美国。

美国用中共取代中国,目的就是要从价值观的高度,把西方体制与中国体制对立起来。

对西方国家来说,美国这一招比其他领域打压中国的手段更具“正义”色彩。前苏联之所以被西方视为邪恶,不仅在于其推行霸权和扩张主义,更在于其意识形态是西方价值观无法接受的“毒药”。一旦西方国家集体认定中国是其价值观的敌人,中国距离前苏联的定位也就不远了。

对中国来说,美国开辟的价值观战场显然是一个大“坑”。中国如果在这个战场上与美国纠缠不休,早晚会被美国贴上前苏联的标签,甚至重蹈前苏联的覆辙。

实际上,中国过去40多年之所以取得巨大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革除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和僵化意识形态弊端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后,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多次强调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标准,为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融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扫除了障碍。

应该说,邓小平确立的这个原则至今对中国仍具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些年来,中共在党内加强了意识形态教育,在国内强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压缩政治异见人士的言论空间,很多人感觉中国似乎在向传统意识形态回归,并担心中国会不会重拾毛泽东时代“输出革命”的做法。

但在对外关系上,中国仍遵守邓小平当年确立的原则,没有推动意识形态和制度输出。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不以中国模式为基础,而是强调求同存异,包容发展。这显然是明智的。

针对美国的打压,中国一些舆论强调要进行全面反击。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有官方舆论借美国疫情失控、非洲裔美国人争取平等权利运动等热点,反驳美国对中国的攻击,强调中国价值观和制度的优势。

这些反击看似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把握不当,反应过度,中国可能会落入价值观战场这个“坑”,坐实中国是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的“新冷战”对手。

中美“新冷战”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中美关系虽然面临几十年来罕见的危机,但也没有到当年美苏冷战的程度。毕竟,中美之间、中国和绝大多数西方国家之间的利益交织,并非说断就能断。中国应该继续保持定力,避免陷入“新冷战”的窠臼。

赞一下
(168)
80.8%
赞一下
(40)
19.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