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贵州贫困县里出了个“紫禁城”

时间:2020-07-15 07: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海腔新调

杨丹旭

只听说过穷山沟里出了高考状元,第一次听说贫困县里还有一个紫禁城。中国自媒体博主最近在微博发了一段视频,把贵州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县城带火了。

约20分钟的视频中,主持人带观众到贵州的独山县,参观各种造型魔幻的建筑,并用无人机拍下它们恢弘的气势,让人叹为观止。更吸眼球的是“亲眼看看独山县怎么烧掉400亿(人民币,下同,约80亿新元)”的视频标题,很快成为中国网民热议话题。

独山县是地处贵州最南端的一个小县城,与广西接壤,是贵州乃至大西南进入“两广”的重要通道,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虽然地理上有优势,但因为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底子薄、经济结构单一,独山县是今年3月才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这个偏远小地方和它的各种奇葩建筑,并不是第一次进入大众视线。独山县受到关注,得要先说说2018年底落马的当地“父母官”潘志立。

这名地方官员曾是贵州省从沿海发达地区江苏省引进的“优秀干部”,落马前在独山县当了八年多县委书记。据《中国纪检监察报》去年披露,潘志立在当地做县委书记时,不顾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的实际,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潘志立被免职时,独山县债务高达400多亿元,绝大多数融资成本超过10%。有媒体算了一笔账,当地每年光是债务利息就超过4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分文不花,都不足以还利息。潘志立敢敢用政府的名誉做担保、疯狂借钱上项目的“事迹”曝光后,他被戏称为“中国最会借钱和最敢花钱的县委书记”,也有人叫他“潘大胆”。

那么“潘大胆”让一个人口才36万的偏远县域欠了一屁股债,这些钱到底花去哪里?大规模举债留给独山县的恐怕就是视频博主介绍的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大工程了。

这些项目不是形象工程,就是烂尾工程。号称“天下第一水司楼”的景点耗资2亿元打造,远看气势磅礴,造型犹如奇幻片里的妖魔都城,走近一看荒凉无比,几乎没有游客。据称造价超过56亿元的商旅项目“盘古庄”,占地整整一平方公里,如今里面空无一人。独山县的古风博物馆装修得富丽堂皇,配置了顶级的博物馆防火防盗、恒温恒湿设备,展示的却是带有“义乌小商品风格”的假文物;当地政府还历时四年,耗费22亿元打造一个不伦不类的“山寨版紫禁城”。

独山县的民生和经济项目同样也落入形象工程和烂尾工程的下场。独山县大学城是最“烧钱”的一个项目,总投资预计135亿元,规划容纳10所大学、近10万名学生,如今进驻的只有一所师范学校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当地还有独山经济开发区大数据中心、独山香港科学城等项目,也都空有外壳,成为空荡荡的“僵尸建筑”。

独山县的情况确实非常极端,但恐怕也不是个案。视频博主在独山县附近的三都县,也发现荒废的大型体育场、赛马场,以及与“盘古庄”异曲同工的大型烂尾项目。在贵州以外,带着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色彩的项目也不少见,尤其是早些年,一些地方官员好大喜功,建设标志性建筑、楼堂馆所、景观景点的“刷政绩”做法,也常常被舆论诟病。

平心而论,如果像独山县这样的偏远地区能够独树一帜,依托当地的特色和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业投资项目,对推动地方经济、帮助居民脱贫致富会有积极的意义;但不切实际地贪大求全,靠着扭曲的大规模举债方式推项目,最后不仅成为舆论笑柄,还会劳民伤财,甚至加重地方发展负担,让民生成为转嫁地方债负担的牺牲品。

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后,独山县官方昨天回应称,新一任领导班子已对此前因盲目举债、乱铺摊子遗留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烂尾工程进行整改,对一些项目进行续建、转建,并会坚决杜绝新增这类工程。

接下烂摊子的官员恐怕现在很头痛,“烧”了那么多钱建起来的项目,拆了太可惜,不拆又怎么维护,长期荒废还会成为地方形象工程的“纪念碑”,翻新重新发展又会变成地方财政的新负担,这样的处境还真是进退两难。

赞一下
(90)
94.7%
赞一下
(5)
5.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