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控疫要精准化 减少一刀切

时间:2020-07-10 12:0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香港政府收紧防疫措施,恢复限制食肆入座人数,业界原本摩拳擦掌准备催谷市道,未料疫情骤起生意再受影响,有怨言可以理解,然而新一波疫情多宗病例与食肆相关,亦属不争事实,收紧限制有其必要。疫情大流行,不会忽然消失,未来一段时间,香港以至世界各地都要学习与疫共存,防疫措施有收有放,是人人都要适应的新常态;与此同时,防疫张弛有道,应该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每次收放都应借监各方经验,在防疫“全封”与复常“全开”之间摸索更多可能性,在实现有效控疫之余,设法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疫情防控要由一刀切走向精准化,早前北京作出了一次成功示范,香港应该根据港情,摸索一套适合本港的精准防疫策略。

疫情反覆是新常态

汲取经验精准“落药”

COVID-19第三波疫情在社区持续扩散,昨天再增34宗新增本地个案,当中以港泰护老中心群组人数最多,茶餐厅和的士司机群组确诊病例亦见增加。为了遏阻疫情,港府宣布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包括下令食肆入座率不得超过正常六成,不得多于8人一桌,其他不戴口罩活动处所,诸如健身中心和卡拉OK等,房间活动人数上限亦由16收紧至8,至于戏院等娱乐场所,则要严禁饮食。

政府开始全民派钱1万元,饮食业原本打算趁暑假推出折扣优惠刺激生意,现在忽然迎来一盆冷水,生意再受打击,当然相当无奈,然而疫情骤起,食肆等处所的感染风险,确比一般室内场所为高,收紧限制无可避免。目前政府并未像4、5月时般,要求个别高风险处所暂停营业,当然,如果疫情不幸显着恶化,当局亦要因应情况而调整。过去数周,很多食肆和食客在防疫方面都有所松懈,现在正是业界重新做好防疫工夫的时候。

COVID-19传染力强难以防堵,皆因它能够以无症状方式隐形传播,直至造成大规模感染才被发现。日韩澳洲等地的经验都显示,放宽社交限制后,疫情往往会有反覆,德国汉堡大学病毒学家JonasSchmidt-Chanasit(下称乔纳斯)亦指出,疫情在平静一段时间后再起,并不叫人意外。疫情时起时伏是人人都要面对的疫下新常态,在人类有方法彻底克服病毒之前,所有人都要学习适应,时刻保持警惕,为防疫克尽己责。

世事变化不休,古希腊哲学家有言,人不可能两度踏入“同一条”河流。疫情不断转化,香港上下防疫意识,需要回到3月底高度戒备状态,至于防疫措施,则应该汲取这数月累积下来的经验,本着科学抗疫原则,务求“落药”更加精准,在可行情况下,减少使用粗放式的一刀切封禁手段。以上月初北京爆发疫情为例,当局并未像抗疫战早期那样采取大范围“停摆”防控,没有一刀切封城,而是强调“精准防控”。北京当局借助大数据等工具,以街道为单位,精准划分风险等级,分级管控,根据疫情动态分析,决定是否封锁某些高风险小区,同时紧盯重点区域场所和重点人群,大范围做核酸检测。

自从4月以来,内地当局再三强调,“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疫措施已较很多地方严厉,疫情一样可以出现反覆。乔纳斯认为北京控疫应对相当有效,同时不忘指出,“哪里出现疫情,便有目标地采取措施,将会是未来各地首选的防疫策略”。当然,各地国情、政情、民情有异,内地的一套,其他地方亦未必能够照搬,然而正如乔纳斯所言,欧洲亦有相应的技术和防疫措施,一旦发现群体感染,可以快速找到传染源和超级传播者,从而阻断传播链,就算逐步解除旅游禁令,疫情也不一定因此卷土重来。当下香港需要的,正是摸索一套适合港情的精准化防疫策略,从而减少在“全封”与“全放”之间不断摇摆,又或至少设法缩小摇摆的幅度。

香港疫情再起,多位抗疫专家均认为,有需要重回3月第二波疫情爆发时的抗战状态,然而暂时未见有专家呼吁即时全面停课,又或重新关闭海洋公园等,普遍意见是多观察一段时间再作决定。香港书展下周三举行,根据以往经验,将有成千上万市民云集,然而不止一名专家认为,只要做好防疫措施,包括强制入场人士戴口罩、探热和搓手消毒,以及做好人流管理、场内严禁饮食、场馆加强通风,书展仍可继续举行。

防疫常态化

书展成试点

平情而论,书展出入者众,就算人人都戴口罩,书本始终是人人任翻;会场人流众多,也难保人人百分百做足个人卫生工夫,感染风险不太可能是零,若真的要杜绝传播风险,最简单做法当然是取消书展,然而真正的防疫常态化,必须兼顾防疫和社会经济复常,妥善平衡两者需要。万一本地疫情急转直下,取消书展当然是不应排除的选项,不过香港始终需要朝防疫精准化的方向走,书展可以是一个试点,倘若成功将可立下标竿,成为疫下举办其他大型活动的参考。

?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