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松:中国应有怎样的外宣

时间:2020-07-06 13:3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40年来,中国对于怎样和陌生的资本主义世界交往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客观地说,缺少必要的经验。尤其是中国的对外宣传,还跟不上中国国际身份快速转变的步伐。这次疫情,更暴露了中国外宣不成熟的一面。(法新社)

当前有一种看法,认为在这次疫情以及疫情所引发的经济衰退过后,中国对世界的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将会大幅度提高。对于这种乐观的看法,我们假定它果若其然的话,届时中国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向世界述说自己呢?

民族国家体系是西方创立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全面参与国际事务。40年来,中国对于怎样和陌生的资本主义世界交往,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客观地说,缺少必要的经验。尤其是中国的对外宣传,还跟不上中国国际身份快速转变的步伐。这次疫情,更暴露了中国外宣不成熟的一面。

年初以来,中国在基本控制住疫情后,就积极地开始了对外援助,向150多个国家提供医用物资,向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中国本应获得更多积极正面的评价,但不恰当的宣传,尤其是在欧洲疫情最严重的时刻,渲染中国对欧援助,宣传中国政治制度和体制优势的做法,使外界感到极度的不适。

今年5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撰文说:“冠病疫情暴发以来,当中国的医院人满为患时,欧盟提供了广泛的援助,我们没有宣传。后来中国向欧洲输送了医疗物资,并告知了全世界。”他认为“中国希望从中获得政治利益”,他说我们本应该相互支持并展现团结。

中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利益追求需要恰当的方式和理由相伴随。

中国的做法显然没有考虑到不同文化对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判断的影响。在西方的价值体系里,自己没有能力,而依靠别人救助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在崇尚个人主义,追求个人成功的社会中,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也不像在中国那样被视为善行善德。

所以,对外宣传不仅要考虑告知什么,还要考虑怎样告知。要推己及人地照顾到受众的观感,宣传才会有效果。中国人是讲尊严有气节的,中国文化中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精神,有“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的助人原则。对援助的宣传,必须考虑受援者的感受。

几十年前,常看到中国有人做了慈善捐赠,捐赠仪式上总把支票印得像床面一样大,为的是电视效果。现在的中国人并不认为这是慈善,而是自我炒作,是被人所鄙夷的。把这种捐助心态带到国际上,是一种精神上不健康的返祖基因在起作用,中国应该展现自己发展了的文明。

为了抗击疫情,中国宣布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未来在国际机构中,中国软实力的增加,必将会伴随着财务上不断加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援助应该和高调施舍者的形象划清界限。

外宣中还应淡化中国式官腔和政治说辞,用外界愿意听并能听懂的语言对外发声。规范地说,政治是关于权威和政府的。国家之上没有权威,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国际关系并不具有政治性。当你处理公共卫生事件和救助灾难时,科学和道义应该被放在首位而不是政治。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真正关系,在于人员、企业之间的广泛连接,和他们情感及文化的融会。

疫情期间不是宣传社会制度的最佳时机,应该相信时间的力量。关于政治制度的比较,必然会发生在国际社会战胜疫情后的历史性回顾中。

使用官方语言自我表彰,不容易为外界所接受,美国领导人应对疫情的自夸成为笑谈就是例子。国家间关系是以一种特殊的道德和原理为其特征的,要让美国的反华政客以及操纵对华叙事的智库和媒体谋取私利的宣传失败,自己的方法和说辞应该更高明才是。

中国不能把应对国内公众的那些策略,不加选择地应用于国际事务。前不久。中国驻巴西大使馆致函巴西国会,提请国会约束议员,不要在蔡英文第二任期内,做有违巴西承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事情。

结果被巴西一个议员贴在了推特上,一些巴西网民跟帖“台湾万岁”。

在中国的对外宣传中,外交官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这件事说明,有些驻外使节是在中国的政治框架中思考国际问题。接受了西方价值观的国家,他们理想中的人是自治的个人,议员有言论的自由,议会没有让议员怎么说和怎么做的职能。把国内的经验应用于国际场域,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是会发生的。

恰如其分的话语表达,须要有对国际环境清清晰的判读。当前全球体系正处于危险之中,国际上,某些西方战略家头脑里的中国画面,就像有人所形容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密室里坐满了干部,他们正在谋划如何接管整个世界,强调中国威胁正成为一些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

当西方在疫情中遭受重创,中国成为医用物资的主要供应方以后,大力宣传对欧洲的救助,尤其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吻中国国旗的画面,在电视里被反复播放,这种情景无疑为中国威胁论增加了证词。

在展示全球影响力方面,中国显然是一个很不老道的新手。疫情宣传中的失误,或可以引发中国的反思。如毛泽东所言,“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不断地聪明起来。”能力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随着中国继续向更广阔的市场机制迈进,也会更深入地探索国家掌控经济的方式。中国越接近国际舞台的中央,它就越成为世界新闻的焦点。

对中国外宣来说,新的挑战会越来越多,有些甚至会超出自己既有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经验范围。认真审视从刻板老套的语言,到根深蒂固的潜意识中那些不适宜于对外宣传的固有模式,中国的对外言说能力,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作者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发展研究院院长)

赞一下
(122)
88.4%
赞一下
(16)
11.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