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高考冒名入学 捍卫公平收复人心

时间:2020-07-06 09: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香港明报社评文章称,明日(7月7日)起,中国大陆将开始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年全国报考人数1071万,比去年增加40万。今年的高考,除因新冠疫情推迟外,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考前爆出多宗高考录取的冒名顶替案,令人对高考的纯洁和公平产生了质疑。仅山东一省就查出2006年以前的242宗冒名顶替案,全国同期的同类案件有多少,令人细思极恐。高考在中国是阶层流动的最主要通道,寄託着千百万学子及其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高考公平牵动人心,冒名入学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因此,有关当局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的同时,也不能既往不咎,应该彻查到底,重惩犯罪之人。如此,才能令社会恢复对制度的信任,收复人心。

顶替入学毁人生 侵蚀制度公信力

经查明,这些冒名顶替入学案,有部分是因当事人不满自己的分数成绩及录取学校,主动放弃入读而被人乘虚而入;但不少却是考取的当事人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名落孙山,而被人取走录取通知,冒名入学,从此改写人生命运。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涉及身分盗用、文书伪造等犯罪行为。

今年5月,先有著名偶像派歌手仝卓自爆当年为考入心仪大学,由家人透过关系更改身分,将他由重读生改为应届生,引发社会对改变身分高考的关注。接着,山东省两名农家女陈春秀、苟晶先后揭发当年自己身分遭人盗用,冒名者用其身分入读高校。近日,山东省承认,2018年集中清查中发现,在2006年以前,该省发生了242宗冒名顶替入学案,并称由于当时信息化手段不足、信息公开渠道不畅、身分鉴别技术限制等,令作案者有可乘之机。在这些冒名顶替案中,有乡镇干部替亲友伪造文件,有派出所公安违规篡改户籍姓名,有学校老师、校长配合弄虚作假,甚至有邮局职员协助截取大学录取通知书,转交冒名者……情节之离奇,涉案者之多,令人髮指,在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协助冒名顶替的产业链。

古时科举是读书人改变命运的途径,今天的高考,也是万千穷乡青年寒窗苦读,冀求改变人生命运的独木桥,因此,每宗冒名顶替案背后,都有一个被人非法改变的人生。冒名顶替入学者,破坏的是社会对知识的尊重,扰乱的是教育的公平秩序,侵害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的是他人家庭的生活轨迹。陈春秀的冒名顶替者,就以她的身分进了大学,最终做了公务员,而陈春秀本人则因高考落第,加入了打工者行列。被偷走的时光不能倒流,被置换的人生也无法重来。作假舞弊者不仅将法规制度玩弄于股掌之间,也是在践踏寒门学子拼搏的信心,毁灭贫困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从腐败程度而言,作弊者只是“苍蝇”而非“老虎”,但他们却对千百个受害家庭造成极大伤害。

冒名顶替案操作起来似乎很简单,区区一个中介就可牵线完成,一个中学班主任老师就能“偷梁换柱”,反映的是制度漏洞千疮百孔。但涉案各环节参与者众,每宗个案都动輒涉及十多人,反映很多体制的“内部人”对制度任意践踏,视规则为无物。这正是冒名顶替事件之所以发生的根源,也应是事后反思、补救的重点。

年代久远不可含糊 主动清查绝不姑息

古代科场舞弊是重罪,轻则坐监、流放,重则抄家、斩首。高考和科举一样,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故冒名顶替者侵害的不仅是受害者个人利益,还有重大国家利益。而涉嫌伪造身分和政府公文亦属重罪,对涉案者特别是其中的公职人员,绝不应仅限于党纪、政纪处分,或仅取消退休待遇,而必须绳之于法。

这些冒名顶替事件虽然大多发生在十多廿年前,但绝不能因年代久远就含糊其事,正义可以迟到,却不应缺席,只有彻查每一宗个案,才能告慰每一名受害者。山东已经清查了,其他省份呢?全国还有多少人被冒名顶替?这些都是有关部门需要向全国人民交代的。

教育部今年强调,将加大对违规招生的监督力度,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骗取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的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但这还不够,教育部门和高校还应主动清查以往的冒名顶替者,并公布处理结果。由于操作冒名顶替涉及环节众多,因此,政府各部门必须把清查出的每宗冒名顶替个案详情向社会公布,包括有哪些部门和人员参与、如何处罚这些人员,不能只是公布一个笼统数据就了事。惟其如此,才能显示纠正错误、治理腐败、维护社会公平的决心。

正如舆论所言,高考入学冒名顶替事件不应局限于个案层面,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冒名,一个家庭对另一个家庭的侵害,更是一群人对规则肆无忌惮的破坏与冒犯,冒名顶替事件对世道人心的最大伤害正是侵蚀人民对制度公平正义的信心。因此,要收复人心必先修复规则,唯有程序公正、制度严格,才能保障教育公平。

赞一下
(137)
96.5%
赞一下
(5)
3.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