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有人看力度,有人看效果(2)

时间:2019-04-03 07: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但事实上,降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偏好。解决所谓的流动性缺口问题,央行有包括降准在内的若干种方法,从历史上来看,尽管市场可能出现一些流动性冲击,但总体来说市场的总体供需状况尚算平衡。唯一不同的是,降准一般而言被认为是相对力度较大的一种,但市场如果只盯着“力度”而非“效果”,那么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动机。

所以说,如果为了弥补可能的流动性冲击,降准不是必选项。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选择降准,到底应该有怎样的政策需要呢?

从理论上来说,降准后,银行手中会有更多的闲置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购买债券或者投放贷款,也就是银行持有的资产增多。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体系中的存款也会增加,这样银行会按比例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并在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在央行存放一定的备付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加总,就是整个银行系统中的基础货币。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足够高的话,同时资本金足够,那么相对较少的基础货币也可以支撑较多的资产扩张,这就体现为货币乘数的上升。而如果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较低,资产扩张的力度不足,央行可能会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使其成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即备付金)的方式,来驱使商业银行为这些资金寻找出口,最终的政策目的是为实体经提供信贷支撑。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逆周期调控的思路下,降准是通过增加资金供给来迫使商业银行为资金寻找资产,但其中的节点之一是如果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偏低,那么降准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最终银行体系存款的增加仍然需要商业银行有意愿进行资产扩张。

然而眼下股票市场的火热表现似乎意味着,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明显的抬升,同时各项数据表现不错,通胀甚至有可能出现短期上行,那么是否需要降准来给市场本已乐观的情绪加把火呢?笔者的观点是,可以再等等看。

简单梳理一下可以发现,眼下的降准与否之争,已经超越了流动性是否充裕本身。正像笔者指出的,流动性管理的方式有若干种,大家在降准的事情上这么较真,本身就反映出市场和央行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出现了分歧。央行辟谣降准,一方面是不希望被市场绑架,另一方面则暗示其在短期内不愿意降准、但愿意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充流动性缺口。而市场的降准预期仍然高企,一方面表明市场怕预期落空,另一方面也暗示市场仍然渴求货币政策的超预期宽松。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