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裘蒂:美国为何忌惮中国孔子学院?

时间:2019-03-22 08:0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刘裘蒂:美国参议院在2月底举行的听证会,似乎为孔子学院的未来敲起了警钟,但这也提示了可能改革的方向。

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在2月28日举行了关于孔子学院的听证会,同时发布了一份《中国对美国教育系统的影响》报告,声称“中国政府几乎控制着美国孔子学院的方方面面”,在基本不受美国政府监督的情况下,扩张中国的影响力。委员会正寻求立法加以限制,甚至考虑让孔子学院根据《外国代理登记法》注册为中国政府代表,强调如果孔子学院不进行改革就应该停办。在此同时,美国政府问责局也发布了平行的调查报告。

(文首照片说明:荷兰王后马克西玛(右)与荷兰格罗宁根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曹雪飞(左)交谈。)

2005年9月,我参加了纽约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的揭牌仪式,它当时是继马里兰大学和芝加哥公立学校之后在美国设立的第三所孔子学院。作为一名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即使经过多年锻炼,已经能够用英语发表文章和进行最困难的商务谈判,也学过德语、法语和日语,我仍然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如果学习外语会使人谦虚,我认为无疑让外国人学习汉语,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最好的方式,也是中国凸显软实力的最好途径。

华美协进社开办孔子学院打的口号是:The Future Speaks Chinese(“未来讲汉语”)。对我来说,一个说中文的未来的确使人振奋!但13年后,为什么孔子学院在美国政坛和学界如此不受待见?孔子学院变成当今险峻国际政治斗争的代表符号。我认为这是中国对世界善意所引起最大的误解,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扭转这个孔子学院被“政治化”甚至“妖魔化”的趋势?

孔子学院的初衷值得赞赏:中国有权施展它的软实力,与世界分享它的语言文化,促进国际的交流和相互了解,这在当下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主导的语境中尤为重要。然而美国政界与学界对孔子学院的围堵,我们不应纯粹以畏惧“中国崛起”的政治打压视之。我们在“条件反射”之前,应该先审视为什么孔子学院让美国人害怕?

参议院报告中指出,缺乏学术自由、缺乏透明度和缺乏互惠对等待遇,是中国经营孔子学院的三大弊病。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本身并不否定孔子学院传递中国文化功能上的价值。报告的结论呼应了去年11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中国影响力与美国利益:提高建设性的警惕》对于孔子学院的评估:“在美国大学校园内,孔子学院为中国政府提供接近美国学生的渠道。由于孔子学院在让学生和社区接触汉语和文化方面具有积极的价值,因此这份报告基本上并不反对,但确实建议对孔子学院实行更严格的大学监督,要求它实施学术自由和透明度标准……尽管美国对研究美国政治或历史的中国学者开放,但中国限制美国学者和研究人员准入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社会和历史的政治敏感领域。”

学术自由

孔子学院所引起的争议确实反映了美国大环境对于中国影响力的反击,事实上许多对孔子学院的担心,令人想起对于中国企业如华为的种种忌惮。参议院报告还把孔子学院的使命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千人计划”类比,认为通过孔子学院,中国政府正试图改变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对中国形成经济和安全上威胁的成见。孔子学院的“软实力”使人对于中国长期对国内外异议的打压视而不见。

这个评估中国对外影响力的视角,深层次地反映了胡佛研究所报告所指出的症结:“由于党国无所不在,许多名义上独立的行动个体,包括中国公民社会、学术界、企业、甚至宗教机构,最终也受政府牵制,并经常受到为国服务的压力。”

从这个视角来看,中国政府对孔子学院提供资助的条件有可能形成对学术自由的妥协:所有教师、活动和演说者都必须通过中国政府批准。一些美国学校在合同上同意中国和美国的法律同时适用。中国教师与中国政府签订合同,保证不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这种限制试图“出口”中国的政治审查制度,防止讨论政治敏感话题,甚至在校园造成自我审查的顾忌。

然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通过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汉办”)管理孔子学院。根据孔子学院总部的官网,美国孔子学院是应美国大学的自愿申请,由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大学与当地大学本着“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订立正式协议而设立。

每所“加盟”的美国学校都与国家“汉办”签订合同,确立孔子学院的期限。美国参议院小组委员会审查的合同通常是这样的合同:其条款规定中美两国法律适用,且禁止公开披露合同。如果美国学校采取“严重损害形象的行为”,或危害孔子学院的声誉,将造成合同终止。

过去15年来中国在美国院校开设了100多所孔子学院,全美还有519多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的孔子学堂。美国参议院调查小组估计,从2006年至今,中国已经在美国校园投入1.58亿美元设立孔子学院。

2014年可以说是西方社会对孔子学院看法的分水岭。参议院报告多次引用《华尔街日报》2014年标题为“中国宣传的教训”的文章所指出的“布拉加事件”,显示孔子学院的领导是中国思想审查制度的执行者:孔子学院高级官员在2014年7月于葡萄牙布拉加召开的欧洲汉学学会的会议前,私自拿取并删除了有政治敏感的学术材料和大会章程。

这个举动引起了瑞典隆德大学教授、欧洲汉学学会主席罗杰•格雷特克斯的抗议:“这种干涉一个独立民主、非盈利学术组织所筹划的国际会议,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也就是说,这个在中国教育领导看来是家常便饭的动作,在西方学界看来坐实了他们对于孔子学院管理层以政治立场干预学术自由的看法。

不久之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宣布不再与孔子学院续签合作协议,于2015年6月30日关闭该校始建于2005年的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加拿大、美国的大学教授协会也先后呼吁全国高校切断与孔子学院的联系。随后芝加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先后拒绝与孔子学院续约。这些动作都因担心孔子学院侵犯学术自由。

根据美国全国学者联盟(NAS)的统计,从2014年到目前为止,美国有17所孔子学院已经关闭,或是正准备关闭。

其实,孔子学院所受到的挤兑,与中国对外软实力其他形式的输出,甚至中国企业国际拓展,如华为受到打压,都有逻辑上的可类比之处。比方说孔子学院的教员,如果必须在美国遵守中国的法律,在美国人看来,根据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第七条的规定,“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应当依法支持、协助和配合国家情报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国家情报工作秘密。”

美国政府官员和媒体经常引用这个条款佐证中国企业(如华为)、机构(如孔子学院)、团体(如中国学生联谊会)和个人(如中国学者),可能屈服于中国法令的要求,为政府执行情报任务。但尽管近年来美国情报机构屡屡提出对中国学者可能为间谍的警告,参议院报告也指出联邦调查局正在高度关注孔子学院,委员会并没有发现孔子学院有从事所谓“间谍活动”的证据。

在另一份平行报告中,美国政府问责局审查了90个设立孔子学院的协议,并就与孔子学院有关的利益和相关问题与学校官员进行了访谈。尽管90份协议中有42份要求对该文件保密,但有些协议可以在线搜索或应要求提供。90份协议中有三分之一明确说明了美国学校政策如何适用于孔子学院。政府问责局发现,十所案例研究的学校接受采访时指出,美国的学校政策适用于他们学校的研究机构。

政府问责局发现,有学者担心孔子学院的存在会限制校园活动和课堂内容,例如一些有研究所的学校可能会避免举办可能包括批评中国议题的活动,以免冒犯中国合作伙伴。但同时,也有些学校官员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担忧并不适用于他们的孔子学院,并指出孔子学院赞助了关于这些敏感主题的活动。尽管如此,学校官员和其他相关人士还是建议学校改进孔子学院的管理,例如重启谈判协议,以澄清美国学校的权力,并使协议对外公开。

赞一下
(14)
66.7%
赞一下
(7)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