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贸易战与“修昔底德陷阱”(2)

时间:2018-11-02 07: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其实,当下中国学者圈中所谓“主和派”和“主战派”的区别,只是在于迅速媾和及以战促和。对于“和”这一最终目标,大家并无异议。那么从中长期而言,中国又如何“促和”呢?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化压力为动力,倒逼国内改革提速。提振经济发展,是对抗美国压力的最佳手段。其实开放并不是目的,而是倒逼国内改革的手段。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迅速享受到了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红利,贸易和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中国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WTO非但没有冲毁中国的制造业,反而让中国占领了大量的国际市场。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中国在90年代中期为应对WTO的挑战,开始认真地在制造业中实行国有企业“关、停、并、转”,大幅减少民营企业的进入壁垒,通过优胜劣汰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为中国2001年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中国在美国的施压下,一方面应据理力争,另一方面也要顺势而为,将美国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大幅度展开国内的市场改革。

其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要加快落实市场负面清单,拆除各领域的市场准入壁垒,让民资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这样可以明显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提高市场竞争效率;另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要体现在“监”与“管”的换位,减少对市场的管制,集中精力加强对竞争行为的监督,建设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的“战”就是为国内企业迎接更直接、更激烈的国际竞争赢得宝贵时间,事实上国内经济改革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

同时,对他国的开放,就是对美国的反制。国际大势的发展比较明确:关税是守不住的,市场是关不住的。因此,中国应顺势而为,借力打力,通过自身的开放举措对比美国的贸易大棒,赢得世界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

对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都有的开放要求,中国需要尽快达成,向世界展示中国对开放承诺的认真态度。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WTO改革的讨论,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姿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等双边和多边高水平贸易与投资谈判。

10月6日中国商务部表态,中国正在展开27个双边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升级,这与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排斥条款(针对中国)针锋相对。

中美竞争乃至对抗已然,其解决的希望短期取决于美国,而长期来看更取决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大市场和更加符合营商环境的改革,来争取主要经济体对中国的支持,是中国与时间赛跑,与美国竞争的最优策略。

作者是中国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

赞一下
(34)
81%
赞一下
(8)
1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