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光:中美贸易战何方损失更大?

时间:2018-08-27 07:5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观点碰撞

中美贸易战紧锣密鼓,而且有继续扩大的势态。目前有很多关于这贸易战哪方会损失更大的分析,多数分析很片面,而且有很多问题。

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人的看法,好像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品,比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多很多,所以中美贸易战肯定是中国损失更大。这种纯粹生意人的看法,太过简单。

经济学者会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例如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余智教授,就考虑到企业对关税提高的承担能力。(见《联合早报》7月26日《中国应防止贸易战扩大》一文。)根据余教授的论述:“中国出口的主体……很多利润率水平较低,甚至依赖政府的出口退税与生产补贴才有薄利或微利的普通产品。……这些产品一旦被加征关税,很难通过降低利润来吸收关税冲击,难以在出口市场生存。因此,如果贸易战扩大,对中国出口的冲击不是简单的直线型增大,而是加速增大。”因此,余教授认为,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程度将加速增大,而且将显著大于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中国应采取措施,防止贸易战的进一步扩大”。

笔者赞成余教授关于防止贸易战扩大的结论,但对于根据承担能力得出贸易战对中国冲击比较大的分析,却认为有商榷的余地。

特朗普简单商人观点

先从特朗普简单商人观点的一些问题谈起。他的一个基本错误是,认为出口是赚钱的、有利的;进口是花钱的、不利的。因此,谁的出口减少更多,谁就损失更大。这简单看法忽视了一个国家、地区、企业,不但能够以比高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出口到国外而获利,也可以从比在国内买或生产更低的价格进口而获利。

其实,至少长期而言,出口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赚取能够用来买他国的商品的外汇,才值得花成本来出口。

由于上述原因,如果贸易战使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减少,不但对中国不利,也对美国不利;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减少,不但对美国不利,也对中国不利。因此,通常贸易战没有赢家,而何方损失更多,不能够以双方的出口额来简单决定。

其次,根据国际贸易的会计方法,进出口额是根据出口商品的总价值,而不是根据其附加值,因而有误导性。很多情形是,美国的A公司在中国的工厂,不但雇佣中国的工人,还用了美国的资本、企业能力、设计、东南亚国家的某些原料与半制成品,在中国完成生产甚至只是组装后,以每件100元的价格出口到美国。在贸易会计上,这完全是中国出口到美国,每件100元全部算在内。

但是,属于中国的附加值,可能不到20%,而被美国人自己赚去的,可能超过40%。总体而言,根据2015年数据的估计,中国的出口,直接属于本国附加值的比例只有25.5%,出口到美国的,这比例只有24.8%。另一方面,同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本国附加值的比例超过50%。(根据著名经济学家与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今年7月底的文章。)

根据承担能力的可能误导性

余智教授显然超越特朗普的水平,但根据承担能力的分析也很有问题。如果在中国生产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的企业利润率水平较低,若美国增加对这些商品的关税,使他们不能赚钱,可能须要把企业关掉或转行生产其他商品。根据余教授的分析,这是使中国损失更大的因素。这种推论好像是只看短期冲击,不看长期影响。

长期而言,原本用来生产出口到美国的商品A的生产要素,多数可以转移到其他商品B的生产上,包括出口到其他国家与在本国消费的。如果原来生产A时的利润比较低,表示从A转移到B的损失反而比较小。因此,承担能力低,虽然可能意味着短期的冲击比较快与大,但也意味着长期的损失反而比较小。

对于那些靠政府补贴或在国内造成重大污染的出口品,其生产与出口很可能是对中国不利的。减少这些出口品的生产,反而可能对中国有利,或者说,其损失是负的。在本国污染问题上,由于中国对美国出超是物品上的,在服务上,反而是美国对中国出超;而物品上的生产,污染程度比服务上的大,因此,在这方面,中美贸易是美国获利比较大。不过,在间接从贸易而获得的技术转移与跟进方面,应该是中国得利比较大。

中短期的影响,也要看对商业信心的打击,尤其是在投资方面。如果因为信心与总需求大量下降而造成失业等,影响可能很大。然而,在这方面,从应付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上的成效来看,中国明显比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更快走出危机的影响。中国在2009年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后,很快恢复高速增长。美国与其他国家,在多年的量化宽松后,在两年前左右才开始恢复。

长期的损失有多大?影响这点的因素包括产品与要素转移的难度与成本、其他市场的替代程度等。其实,如上所述,不只出口因贸易战而减少会有损失,进口的减少也会有损失。例如,中国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就可能须要以更高的价格从巴西进口,或以更高的成本在本国多生产。同样的,美国也会因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减少,或他们从中国进口的减少而损失。

赞一下
(110)
68.8%
赞一下
(50)
31.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