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耗能行业存量信贷规模大 多行长建言金融支持渐进退出

时间:2021-05-31 23: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中国实现宏伟的“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须得小步徐行。多位国有银行的行长和经济学家均认为,金融退出对化石能源和高耗能行业的支持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免导致企业和银行蒙受损失、加剧大宗商品的供需矛盾。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P4G首尔峰会上称,中国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并承诺2026年至2030年期间减少煤炭消费。

根据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此前的预估,2021年至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的资金投入达2.2万亿元(0.46万亿新元);2030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每年需要投入3.9万亿元。届时,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燃料的占比将从当前的八成下降至不足20%。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周学东周六在国际金融论坛(IFF)春季会议上表示:“这个目标很宏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指出,煤炭、钢铁等行业存量的信贷资源相当大,如果在退出的过程中过急过快也会引发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这也是一个金融风险。

他认为,要渐进式的支持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转型和结构调整。建议对煤炭、钢铁、有色、冶金、建材等领域严格控制资金流入,产能扩张的项目一个也不再支持,但是支持这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和先进工艺流程的改造。目前国开行已经对这些行业的项目提高了信贷标准。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亦称,退出对煤炭企业的融资也要和转型金融同步进行,“否则退的太快,煤炭企业和贷款银行都会蒙受损失,所谓的可持续金融也就无从谈起了。”

世界银行原副行长祝宪也认为,去煤化是一个战略的方向,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较高的沉没成本,“如果过急地进行去煤化,不仅对企业有影响,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都有影响。”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同一论坛上说,想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需要有政府和国家的自主贡献,以及企业和金融业的减排计划。这意味着将对化石燃料的补贴转向可再生能源,也意味着在国内外停止资助煤炭产业,并逐步淘汰煤炭的使用。

然而,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从疫情中逐步复苏带来旺盛的需求,以及主要经济体仍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水涨船高,彭博商品现货指数徘徊在记录高位,较年初上涨约20%,中国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因而饱受压力。如果减少对煤炭、钢铁、有色冶炼等行业的融资支持、限制其扩大产能,无疑也将进一步加剧原材料的供需矛盾。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说:“大宗商品涨价的成因复杂,绿色金融解决大宗商品价格问题恐怕是力不从心的。”周月秋指出,退出或者限制煤炭煤电的支持并非马上停止支持,存量项目还需要继续运转。另外,从“棕色”到“绿色”的变化,化石能源的转换也需要逐步实现。

据总部位于纽约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最新研究显示,2019年,中国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7%,远超占比11%的第二大排放国美国;不过,由于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人均排放量仍然远低于美国。

赞一下
(5)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