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万卫星因病去世

时间:2020-05-22 14:5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天问一号”发射在即,中国火星探测事业却失去了一位重要人物。2020年5月20日21时38分,中国著名空间科学与行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火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万卫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2岁。

1958年7月1日,万卫星出生于湖北天门,1977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考上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1982年就读于中科院武汉物理所,师从中国著名空间物理学家李钧院士,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武汉物理所任职。2004年,由于中科院进行学科整合,万卫星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2011年,万卫星当选中科院院士。2014年,他参与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万卫星主要从事电离层物理、电离层电波传播、高层大气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在电离层与大气层的耦合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是国际著名空间科学家。此外,他还是中国行星物理学奠基人,担任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首席科学家。

4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得名“天问一号”,按照计划将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落、巡”三大探测任务,发射时间预计在7月中旬到8月初的火星探测窗口期。据《长江日报》2017年报道,万卫星曾在介绍中国火星探测计划时表示,火星是我们太阳系中最像地球的一颗行星,这颗类地行星是当前探测热点,中国这方面也不能落后。

2019年,万卫星在《中国科学院院刊》领衔发表文章“从深空探测大国迈向行星科学强国”,其中写道,“迄今为止,中国虽有世界瞩目的深空探测工程,却鲜见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学发现;中国有国际化的高水平行星科学家队伍,却没有提升本国深空探测的科学产出;中国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却尚未建立行星科学一级学科;中国从来不乏对太空痴迷的青年人,却一直没有行星科学教育体系。”因此,他呼吁中国加快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全面提升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和行星科学国际影响力。

除了科学家身份,万卫星也先后在湖北省政协、全国人大任职,曾为生活垃圾分类等重大议题发声。1992年,万卫星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湖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曾任湖北省第八、九届政协常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据新华社5月21日报道,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对万卫星代表去世表示哀悼。

2019年,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引发热议,万卫星接受采访时认为科幻电影引起了观众对人类家园地球未来命运的关注,这不失为一个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良机,希望科普工作者能够不局限于科学知识传播,更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弘扬。

赞一下
(16)
94.1%
赞一下
(1)
5.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