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发现:从一名冠病康复患者中分离出的两种单克隆抗体B38和H4抗体,可以阻止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域RBD与人体细胞受体ACE2之间的结合。随后在小鼠模型中的治疗研究证实,这两种抗体可降低小鼠感染后肺部的病毒载量。
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3日,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来自由首都医科大学、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中科大、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团队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A non-competing pair of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lock COVID-19 virus binding to its receptor ACE2(一对非竞争性人类中和抗体可阻断COVID-19病毒与其受体ACE2的结合)”,披露了上述研究成果。
该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为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该项研究此前已于当地时间5月7日率先刊发在生物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当时未经同行评议。
研究团队从一名中国康复患者中分离出四种人源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均显示中和能力,其中B38和H4抗体尤其具有潜力。
迄今为止,冠病病毒尚无特定的药物或疫苗。目前,大多数的治疗研发方案都瞄准新冠病毒入侵人类的“钥匙”——S蛋白(刺突糖蛋白)。S蛋白介导病毒和宿主细胞结合并入侵,它由S1结构域和S2结构域两部分组成,分别介导受体结合和膜融合,受体结合域(RBD)即位于S1。研究团队认为,通过使用RBD蛋白筛选抗冠病病毒的中和抗体是当下可以采用的优先策略。
他们首先从新冠恢复期患者获得四种不同抗体(B5,B38,H2和H4),其上清液显示能与新冠病毒RBD结合,但与SARS-CoV的RBD的结合失败,这表明SARS-CoV和冠病病毒的RBD表位在免疫学上是不同的。
这四种抗体显示出与冠病病毒RBD的不同的结合能力,Kd范围为10的负7次方至10的负9次方M。其中H4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结合亲和力,Kd为4.48nM,而B5表现出相对较弱的结合亲和力,Kd为305nM。B38和H2与RBD结合,Kd分别为70.1nM和14.3nM。
所有这四种抗体均显示中和活性,IC50(半抑制浓度)值范围为0.177μg/ml至1.375μg/ml。B38是最有效的抗体,其次是H4、H2和B5。
研究团队接下来评估每种抗体阻断病毒RBD与ACE2结合的竞争能力,结果显示,B38和H4能与ACE2完全竞争,并与RBD的结合。相反,B5显示出部分竞争,而H2显示出与RBD结合,但没有与ACE2竞争。
研究还表明,B38和H4能识别RBD上的不同表位并部分重叠。
研究指出,竞争分析表明这两种抗体在RBD上的不同表位,使它们成为潜在的病毒靶向单克隆抗体对,避免在未来临床应用的免疫逃逸。
为探索B38和H4在体内抗新冠病毒攻击的保护功效,研究团队进行了小鼠治疗实验。在攻毒12小时后,研究团队向hACE2转基因小鼠注射25 mg/kg单剂量的B38或H4。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H4组相比,攻毒后体重显著下降的B38组小鼠在感染后3天(dpi)恢复了。
研究团队还检测了3 dpi时小鼠肺组织的病毒RNA拷贝。B38组和H4组的相对RNA拷贝变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2.8%和26%。
为进一步阐明抗体中和机制的结构基础,研究团队通过体外孵育和纯化制备了RBD-B38和RBD-H4 Fab复合物。重链上的三个互补决定区(CDRs)和轻链上的两个互补决定区参与和病毒RBD的作用。病毒RBD中有36个残基与B38相互作用,其中21个残基与重链相互作用,15个残基与轻链相互作用。
序列比对表明,在表位中的36个残基中,只有15个在冠病病毒和SARS-CoV之间保守。这解释了B38的特异反应性。
团队还研究了B38阻断COVID-19病毒RBD与ACE2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结果显示,B38的VH和VL均导致了RBD与ACE2结合的空间位阻。值得注意的是,在与B38结合和与hACE2结合的两种形式中,RBD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构象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与两者结合的时候,RBD上的21个氨基酸中有18个完全一致,这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B38完全消除了冠病病毒RBD与受体的结合。
研究强调,“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对病毒RBD蛋白表位的鉴定至关重要,这将为开发疫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外,针对表位的中和抗体的分子特征有助于小分子或肽药物/抑制剂的开发。”
综上所述,研究认为,这项研究鉴定的中和抗体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冠病病毒的候选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