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再后发先至 大湾区宜急起直追

时间:2019-12-10 08:1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香港明报社评文章称,中国国务院日前公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员,为该地区未来发展勾勒一个宏大的蓝图,值得关注的是,长三角一体化起步比珠三角迟,但各方面的条件都比珠三角优越,后发先至的机会十分大,而且重复上海实施改革开放比广东迟,同样是后发制人的经历。中央将香港与澳门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是希望通过政策协调与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但受到近期香港骚乱的影响而有所推迟,粤港两地政府应该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参照物,急起直追,共谋发展大计。

长三角区域涵盖以上海为龙头加上江苏、浙江和安徽26个市的城市群,其生产总值佔全国的19.7%,对国家的整体经济举足轻重。公布该区域的发展规划,意味着这个通盘计划的正式启动,该区域未来进一步兴旺发达,能够带动该地区的一大片腹地,以至全国的繁荣进步。

从香港的角度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有两点值得深入探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从改革开放政策的时间先后与梯次,国家的深谋远虑,可见一斑。深圳特区成立于1980年,及后整个广东在全国的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当时的考虑是,广东在南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作为政策的试点,成败对国家整体的影响不大,当时上海的经济规模约佔全国的15%,不容有失,所以上海的浦东实施改革开放,要到1988年才获得批准。这种考虑到今天在某种程度还存在,珠三角区域的GDP才佔全国的9%,所以,珠三角区域规划发展纲要在2008年提出,长三角规划则在2010年才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在今年2月公布,长三角规划则在10个月以后才公之于世。

论先天条件 珠三角不如长三角

后发先至的例子,在世界历史上屡见不鲜,今年头3季长三角区域的GDP达到137,704亿元(人民币, 下同),珠三角区域才63,494亿元,长三角的龙头上海GDP超过3万亿,超过1亿的有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5个城市,珠三角的广州和深圳都超过2万亿,但其馀能够加入万亿GDP俱乐部的还没有。长三角26个城市的各种条件都比珠三角优越,总体面积是珠三角9个城市的5倍,人口2.5倍。长江的腹地是物产与经济都比较富庶的重庆与四川,珠三角辐射的地区,广西、江西等都比较落后。关键的还不在于自然条件,而在于能够做到“体制一体化”。

珠三角的发展是无序的,各自发展并且相互竞争,直到汪洋2007年来广东任书记,才提出三大经济圈,分别以广州、深圳和珠海领头,将周边的城市拢在一起合作,但成就也只是取消不同城市相互徵收汽车入城的过路费,以及取消跨城的长途电话收费,进一步的合作乏善足陈。

反观长三角,当广州和深圳还在争论谁是珠三角龙头的时候,上海已经多次召开长三角发展会议,并且悄悄地将安徽纳入长三角的区域范畴。这个龙头地位自然确立后,反而促进了发展,现在是全球最大集装箱码头的洋山港,从行政位置上属于浙江,但管理权交给上海。这种共同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传统,在这次长三角发展规划中,其中一条就是:“长三角各地方政府可建立政府间的财税分享机制和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产业基金投入引导大企业开展大项目区域佈局优化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区域集群协同发展”。这样才能称得上一体化的合作,若然成功,不但在中国创造先例,在世界范围也是值得推广的。

合作机制与精神 珠三角缺乏

珠三角的一体化规划,缺乏这种从需要而产生合作机制,也缺乏将竞争因素转化成合作因素的合作精神。然而,中央政府的行政政策是可以起到协调作用的,无论是从扶持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角度出发,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对于珠三角和香港都是一支强心针,香港的国际联系,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于珠三角的发展,是一个可资利用的元素,而珠三角所提供的市场与生产的腹地,对香港则是如虎添翼,然而,这些能够互惠互利的因素,目前都还在设想当中。

香港近期发生的骚乱,使得特区政府无暇顾及区域发展,今明两年或会出现的财政赤字,无论从政治生态或者财政能力方面,都不可能实现诸如长三角成立的一体化产业发展基金,以促进区域的产业协调发展。大湾区的进程,肯定将会受到延迟。

一体化合作发展能给整个区域带来1+1大于2的协同效应,毋容置疑。珠三角以至大湾区,先天条件已经比长三角矮了一截,长三角后发先至的规律会一再重演。虽然如此,同在一个国家之内,不同区域并不一定非要争一日之长短,但也总不能拖国家发展的后腿,香港应尽快摆脱骚乱带来的阴霾,重新上路,投入大湾区的发展,跟广东合作,谋求一体化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至于是否能够比得上长三角,也就无所谓了。

赞一下
(59)
89.4%
赞一下
(7)
10.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