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 [email protected]苏州报道
中国今年新设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扩展原有自贸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警惕,以历史惯性发展自贸区、用自贸区招商引资是“用西装料做衬衫”,也是对自贸区政策的亵渎。
中国于2013年在上海设立首个自贸区至今六年,上海自贸区今年新增临港新片区。中国国务院8月也宣布,在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和黑龙江新设六个自贸区,使得中国自贸区总数增至18个。
黄奇帆昨天在苏州举行的第二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解读,这18个自贸区不仅设在东部沿海地区,也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北到黑龙江、南到广西,形成东南西北中同步开放的格局。
他指出,自贸区是“一个没有铁丝网的境内关外地区”,其内涵在于经商环境的不同,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劳动权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各类企业的同等国民待遇和竞争中性。
他也认为,自贸区要实现各方面“零补贴”,“不要政府到处干预、到处补贴、到处推动;还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开放”。
黄奇帆曾是中国官场上金融功底和经济能力较受认可的官员,在重庆担任市长时曾有“金融市长”之称。
他提醒,如果在获批几十平方公里的自贸区后,开始征地动迁、建造厂房,再招商引资,这并不能达到设立自贸区的初衷,而是在用历史的惯性和以往发展开发区的概念想象自贸区。
“(这么做)你是把西装料当衬衫用,大材小用……拿了自贸区干这个活,是对自贸区政策的亵渎。”
黄奇帆认为,自贸区最重要的不是招商引资和开工厂,更不是做房地产招商引资,抓手应是聚焦服务贸易,推动贸易、投资、资金、货物、人员等自由流动。“自由贸易区真正要做的不是让你的工业再去翻番,也不是楼堂馆所翻番,最重要的是服务贸易量翻一番、翻两番。”
目前,中国是货物贸易顺差国,在服务贸易上却存在巨大赤字。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大幅下降10.5%,但依然接近7500亿元人民币(1457亿新元)。
未来要成贸易强国还得做大服务贸易
黄奇帆说,中国已通过货物贸易发展,成为全球贸易大国,但未来要成为贸易强国,还得依靠做大服务贸易,而服务贸易大国也是世界贸易强国的核心标志。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在同一场论坛上介绍新加坡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以及新中未来在服贸领域的合作契机。
他在论坛场边受访时指出,以服务贸易为引领的高端服务业,涉及比制造业更复杂的制度创新,它并非简单依靠税收减免、劳动力培训就能提升,而是要在法律、金融、会计等领域的规则上与国际接轨。
顾清扬说:“这涉及大量制度的因素、人的因素、政府的因素……从新加坡的经验看,服务业是对整个营商环境生态系统的综合要求。”
他判断,中国正在酝酿一个重大转变,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但中国在该领域仍处于摸索阶段,而新加坡企业在国际清算、离岸贸易等方面有娴熟经验,未来将有10年的机会,到中国发展这方面业务或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
黄奇帆:扩大进口将提升中国对商品定价权
针对当前中国贸易格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指出,中国光靠出口成不了世界强国,也没有世界强国始终依靠出口支撑,扩大进口将提升中国对商品的定价权,并支撑人民币国际化。
黄奇帆昨天在苏州举行的第二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上判断,能否扩大进口规模将决定中国是否能成为经济强国。
他说,进口代表着一个国家消费世界产品的能力,进口多说明需求量大;进口多也能促成对商品的定价权,并让这个国家有较多硬通货(指汇价坚挺的货币)。
他进一步解释,当中国进口多到一定程度时,世界各国会更信任中国,中国也无须用美元、欧元等硬通货付款,而可以直接用人民币支付。
黄奇帆说:“进口大国会支撑人民币走向天下,成为强势货币,这个还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从去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被视为从“中国制造卖全球”到“中国市场买全球”转型的标志性活动。
中国国家主席...本月5日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市场规模和潜力,并承诺将更加重视进口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
黄奇帆认为,中国正从过去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转向既鼓励出口,也支持进口,这既能缓解贸易摩擦,同时让中国老百姓消费更多国际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