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彬:与美紧张局势 中国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时间:2019-05-27 16: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中美关系因为贸易问题持续紧张,原来预期乐观的谈判,却因为某些因素突然掉转直下;在中国国内则相伴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信号。(彭博社)

中美关系因为贸易问题持续紧张,原来预期乐观的谈判,却因为某些因素突然掉转直下;在中国国内则相伴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信号。比如中国大陆的中央电视台突然播放了抗美援朝的电影《英雄儿女》与《上甘岭》等电影作品。在中国社交媒体,民族主义的声音伴随着每次两国加剧对抗的事件,从回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加税,到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等,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美关系固然回不到过去那种相对友好、合作的状态,但是否必然升级到敌对的状态呢?

理解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开放的政治思想形态、经济形态,与国际开放的秩序之间的关系,是处理当前中美关系,处理中国与全球秩序关系的基础。

如果认为过去中国取得的成就,仅仅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的政治结构、特殊的领导方式,即使并非全然错误,也在很大程度上错失了另外关键环节,即全球经济形态与外部压力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

今天的中国虽然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否因此就可以说,即使与美国相敌对,中国也能保持相当好的发展,或者说基于自身庞大的消费市场与人口,就足以形成自主的经济体系;不需要外部的市场与技术创新,就能够继续保持中国良好的发展势头呢?

答案恐怕并非如此。全球生产、产业网络化所带来的作用之一,在于促进全球技术、人才与创新的全球化流动。任何独立于该网络的国家或经济体,必然导致其相关要素的逐渐萎缩,优势的丧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诺顿(Barry Naughton)就强调不要迷信所谓的“自主创新”。当前全球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深度嵌入全球的产业链与网络之中,“自主创新”并不现实。

同时,缺乏与外部足够的交流,则必然导致对外部世界变化缺乏敏感的神经,而产生盲目的决策与判断。

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市场大国,但回顾中国自明清两朝以来的历史就可以知道,即使坐拥全球最大的人口与市场,在统一单调的体制下,中国中央政府的权力,自中国秦朝以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非常之大,在这种单一的权力影响下,再发达的经济都可能逐步凋谢,逐步萎缩。耗费数十年建立的市场经济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便消失。

更何况,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到来,传统的产业规律也将面临被颠覆,使全球的产业分布与链条产生变化。

以制造业为例,一般的产业布局规律是,靠近原始生产资料或接近消费市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生产资料、人力,同时便于投入市场,节约运输等其他方面的成本。因此,中国过去30几年凭借人口红利、矿产资源等,能够迅速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

但现在这种局势将面临变化。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国或一经济体要保障其具体产业智能化的能力,就必须要保证相关产业在其区域内生产,否则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产业本身,同时还有相应的知识能力以及未来的增长空间。

如此,即使不发生中美贸易战,导致部分企业的生产转移出中国,随着未来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全球范围内产业的重新布局与调整也将发生,进而可能导致中国相关产业优势和地位的丧失。如果考虑到中国的政治因素,可能导致其边境线突然的关闭,这种离心作用将更为强大。

要避免加速这种变化,或转变外界对中国未来“闭关”的预期,中国只有继续保持开放这一条路。这种开放,不仅仅是经济形态上的开放,同时也需要在思想上保持开放,避免以阶级斗争或敌我关系的思维,作为衡量外部力量的唯一标准。

事实上,台湾自实现政党轮替以后,不同政党之间的政治攻伐,僵化的政党思维导致其在经济上发展不尽人意。

台湾原本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如今却落后于新加坡、韩国及香港等其他三个经济体。封闭的政治思维,导致精英的力量都花费在如何消灭对手的狭隘思想中,未能将精力用之于发展经济,提升实力。发展、关注庶民经济只不过是选举时的口号而已。

台湾这十几年的经历,当为大陆所警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的前几十年历史同样已经告诉我们,以阶级、敌我关系处理不同群体、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只会陷入无穷尽的自我消耗、自我摧毁,于国家、社会、经济、人民的生活均无所贡献。这样的历史阶段,不应该重现。

回到中美关系的议题上,尽管今日的中国非昨日的中国,今日的中美关系亦非过去的中美关系,今日的世界亦非昨天的世界,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这变化中的国际秩序,但这绝非意味着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就一定需要进入到敌我关系的意识形态之中。这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外,均是不可取的。

只要继续保持开放,避免经济上的倒退、思想上的僵化,不同体制的国家,即使是竞争关系,同样也能找到恰当的处理方式。

(作者是北京自由撰稿人)

赞一下
(101)
54.3%
赞一下
(85)
45.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