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乡村弱”“城镇挤”(2)

时间:2018-09-01 14:0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亲情缺失,寄宿制学校普遍

由于教育资源向县乡“中心校””集中,而中心校多与乡村距离遥远,寄宿制学校日益普遍。

“当父母把孩子扔下时,爷爷奶奶还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在亲情上缺失就更大了。”此前,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新蓉曾在一个公开研讨会上曾表示。报告统计,全国摸底排查出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 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589万人。

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集中到乡镇寄宿制学校进行学习、生活。多项研究表明,儿童与家庭的隔离会造成心智发育障碍,这使得寄宿制学校成为滋生、诱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温床。

公益组织歌路营2015年发布的《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提出,寄宿制学校不但要承担教育功能,还要承担学生生活照顾、情感关怀、社会交往、课后娱乐等职能。

陈宝生指出,"一些乡镇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活条件简陋,校园文化生活贫乏,学生上下学交通不便。"

歌路营的调查发现,农村住校生心理健康状况亟待重视,低龄住校生的适应问题尤其突出。有47.3%的孩子常有负面情绪困扰,63.8%的孩子有孤独感,17.6% 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问题,8.4%的青少年曾想过自杀。

不乏专家认为,目前乡镇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当中,心理、生活教师的配置相当匮乏,也没有规范、专业的职能标准,以及相关的培训。国家规定,小学每50名学生、初中每百名学生应配备1位生活教师。歌路营走访全国多地发现,在小学阶段,生活老师与住校生比例约为1:100。

"乡镇寄宿制学校招聘生活老师很难,因为教育部门名额不够,没法给编制。待遇又不比城里,缺乏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才。"一位县级教育局工作人员对财新记者抱怨道。

报告提出,国家要求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统一提高到城市标准,按小学1:19、初中1:13.5的师生比核定编制,尤其是对寄宿制学校适当增加编制。

优质均衡要求消除“大班额”

城乡教育差距拉大,农村生源进城择校,教育资源供给结构性矛盾凸显,折射出城镇地区学校建设用地、学位、师资紧缺的困境。“大班额”即是农村学校体现这一矛盾的典型特征。所谓"大班额",指的是超出教育部规定的45人小学班额,50人的中学班额。超负荷的"大班额"蔓延之势,使得学校教学质量面临下滑风险,同时安全问题也埋下隐患。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邬志辉主持的一项调研发现,2014年全国城镇义务教育阶段班额超过56人以上的班级,占全体班级21.7%;在广西、河南、湖南等省份的城镇地区,大班比例更高达45%以上,50人以上大班则达40%,接近一半。

此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则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也曾透露,在河南部分城区学校最大班额高达150人,有学生“只能站着上课”。

报告提出,确保在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控制在2%以内)、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

报告还披露,2017年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下降为10.1%,超大班额比例下降为2.4%。与2015年相比,全国大班额数量减少了25%、超大班额数量减少了50%,是近10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有待完善

城乡流动的加剧,不仅造成了留守儿童现象,农村孩子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随父母进城,成为了流动儿童。

近年来,随迁子女数量呈现增长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1406.6 万人 , 比上年增加11.9 万人。其中,8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另有7.5%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并全部纳入生均公用经费和“两免一补”补范围。

早先于2016年7月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曾表示,随迁子女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现象,特别是随着城镇化深入发展,这个群体还会长期存在。

报告提出,推动各地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明确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建成中小学全国统一的学籍系统,随迁子女跨省转学实现全程网上办理。

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对于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普惠性民办学校就读。

前述发布会上,刘利民还强调,"公办和民办学校,要求都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

但是,即使大城市的公办中小学已逐步向非本地户籍的随迁子女开放,户籍制度造成的升学壁垒依然顽固。随迁子女不得不在初中阶段,甚至小学五六年级,就回到户籍所在地备战中考、高考,出现反乡就学的留守现象,面临着生理、心理等多重“水土不服”。

以北京“异地中考”政策为例,即使经审核相关证明齐全,且父母在北京连续多年缴纳社保的非京籍考生,初中毕业后,若要在北京继续升学,则与普通高中无缘。

而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的“异地高考”,政策则更加严苛。在2012年前,各地的“随迁子女”都不能在常驻地高考。为回应公众呼声,国务院要求各省份在2012年底出台方案,京广沪三地因飞本地户籍人口最多、教育资源最丰富,要求其放开“异地高考”的呼声也最高,但方案仍对“外地人”设置了诸多门槛。■

赞一下
(3)
15%
赞一下
(17)
8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