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人:陆军司令"家书"唤醒蒙尘的人性和文化

时间:2018-02-01 09: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20181月30日,中国多家主流媒体全文刊登了新任中国陆军司令员韩卫国《致陆军官兵家属的一封信》,和以往很多高官的公开文字空话套话一大堆不同的是,韩司令的这封信,拿自己多年前担任下级军官时的生活经历为例,和军人家属说人话、道真情、展实诚。

纵观这封长达3000余字的"家书",韩卫国的核心意思其实就是两点:一是体谅军人夫妻分居生活的不容易,并从人性的角度关怀军人的家庭幸福;二是呼吁军人家属在关心体贴军人的前提下,也管好军人,使其不犯错误,健康向前。

韩司令在这封信的开始,就饱含深情地说:军人的家属对军人的事业和军队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主动承担起适应变革、赡养老人、教育子女、建设家庭的重任,作出许多牺牲奉献,生活中既有幸福欢乐,也有汗水泪水。"韩卫国对家属们真诚地表示:"你们是军人最坚强的后盾,家庭是每名官兵最幸福的港湾,军功章里有你们的一半多。全体陆军官兵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提到军人对家庭的态度和责任,韩司令在信中明确表示,陆军总部要求广大官兵,"在父母生病临终时、在妻子生子临产时、在孩子升学临考时,只要没有打仗任务和确实离不开的特殊任务,都必须及时请假回家。对于父母生病不回家、妻子生产不照顾、家庭有难不帮助的个别官兵,不仅不表扬,不宣扬,而且还要对他的真实品德进行考察。"

好一个"考察真实品德"!在笔者看来,韩卫国司令只差没有明说,那些不顾家庭的人,就算貌似为公,实际上也可能是虚伪的品格。韩卫国的这番话,既柔柔地击中了每个有着善良朴素情感者的心灵,更唤醒了多年来无数中国人在"假大空"道德说教中被压抑的人性和文化传统。

大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在"集体主义"的幌子下,竭力鼓吹"舍小家为大家"、"牺牲个体满足集体"、"为公光荣为私可耻"等极端观念。作为这种观念的一个典型体现,就是官媒在无数正面典型人物的报道中,都会有类似的"典型事迹"。从小学教科书鼓吹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孔融让梨"的故事,到官媒包装宣传优秀干部时千篇一律的"大公无私"形象,在全中国社会打上了深深的"斗私尚公"舆论氛围。

纵观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主流舆论中的正面典型,比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之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一心为公,唯独没有自己。笔者作为中国的一个资深新闻从业者,这些年来也是看多了无数这种典型人物的新闻故事,诸如"父母病故不奔丧"、"妻子生产不回家"、"孩子高考不陪同"、"家庭变故不顾及"之类,简直成了无数官方正面典型人物的"标配",至于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则不得而知。

赞一下
(7)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