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副外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今天说,中方对最近几年美方的错误做法是不太理解和无法接受的。现在两国关系似乎进入一个平台期。接下来如何发展,关键要看中美能否在同一个国际秩序框架内解决彼此合理关切,实现和平共存。
根据环球网报道,傅莹出席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会“中美关系:风云50年”,发表题为《超越困局以终为始》的讲话时说,在处理两国关系时,要有以终为始(Start with theend in mind)的思考习惯,在大图景内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不被分歧所困,超越分歧聚焦合作。
傅莹回忆说,50年前,中美处在一种敌对关系的状态,两国长期隔绝和对立,彼此完全不了解。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两国认识到重要的共同利益,成功超越分歧,实现双边关系“破冰”。
她说,今天,中美分歧再大,与50年前也无法相比。现在两国在经贸、人文交流等领域都有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当年,恐怕最乐观的人也没有预想到,50年后两国关系能发展到如此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实现繁荣发展,也得益于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全面交往与合作。
傅莹还说,21世纪的世界已经改换了场景,冠病疫情、气候变化、数字安全以及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治理等等,都是需要全球合作共同面对的风险和挑战。今天的中美关系不仅关乎两国利益,更关乎世界。
她认为,对比当年,如今更多改善中美关系的有利条件。她说,50年前,在彼此差异和分歧巨大的情况下,两国尚能克服重重阻隔,在重大的国际战略问题上实现合作,现在就更没有理由走向冲突和对抗了。
傅莹提及这两天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进行的中美高层对话,称中美关系经历了一段剧烈下滑的困难阶段,中方对最近几年美方的错误做法是不太理解和无法接受的。现在两国关系似乎进入一个平台期。
她说,未来的中美关系会再度下滑,还是能在平台期稳定下来,恢复正常,进而上升和发展,各位都是非常关注和抱有期待的。关键是中美能否在同一个国际秩序框架内解决彼此合理关切,实现和平共存。中美已经是一种深度相互依存的关系。过去几年的实践也证明,“全面脱钩”不符合双方根本利益。
傅莹还说,两国需要承担起历史责任。双方需要冷静客观地面对和解决分歧。只要能够开始行动,新的局面就会被创造出来。这种合作应该是开放性和真诚、双赢的合作,而不应该试图干涉内政,搞拉帮结派、你输我赢的争斗。
她引述在线参与同一会议的基辛格博士在去年11月创新经济论坛上的讲话说:“除非(中美之间)有某种合作行动的基础,否则世界将滑入一场与一战相当的灾难”。他提出的警示值得我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