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台阶上
香港前年暴发反修订《逃犯条例》社会抗争及国安法去年落地后,许多港人“用脚投票”,引发1997年回归中国后最大规模移民潮,台湾是这一波港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以自由民主为旗帜的宝岛台湾,到底是香港人暂时落脚的避风港,还是安身立命的归宿?
2020年12月30日中午,10摄氏度的台北街头,巡逻警车开到台湾国立大学对面小巷的“保护伞”餐厅前,警员在门口视察一分钟后拍照离开。
1小时后,另一辆警车开过来,警员再到门口检查,拍照离开。
这家餐厅去年4月开业,宗旨是协助参加抗争后流亡台湾的港青和亲友安顿和找工作。去年10月,餐厅遭人上门泼鸡粪,四名在台嫌犯已落网并被控。台北地检署检察官指,唆使四人犯案的是身份不明的中国大陆金主。
为保护员工安全,“保护伞”餐厅全店人员从不受访,但据《联合早报》了解,遇袭事件前,该团队已成立网店,至今协助超过25名香港人在台安顿。
台湾警察出巡,确保特殊港人群体安全的情况并非孤例。就在前一晚,捷运中山站出口附近的铜锣湾书店打烊前,记者也看到警员上门确保一切平安,他也向记者证实,每天早午晚都会有警员上门巡逻。
从香港流亡到台的书店老板林荣基(65岁),去年4月25日在台湾重开铜锣湾书店。开张前四天,他在附近喝咖啡时遭人泼红漆,三名被告被判坐牢或罚款。
这两家香港背景的店家都向本报表示,有台湾警方的定期巡逻,他们很安心开店,不担心安全问题。
台湾成了一些流亡港人的“保护伞”和避风港,但保得了多久?更多其他因不堪香港乱象而近年移居台湾的港人,能在台湾找到归属感吗?
移居台湾港人去年创新高
去年获台湾居留证的香港人已创下新高。台湾移民署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有9501名港人因依亲、投资、就业或求学到台湾居留,单11月份就增加2027人。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到台湾居留的港人仅5858人,而前年只是4148人。
香港的社会动荡与政治、经济现状,导致大量港人萌生移民念头。香港中文大学去年9月公布的电话调查显示,有一成半受访市民近期准备移民,约43.9%受访市民“有机会将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以香港约750万人口推算,一成半相当于112万人。
调查也显示,港人考虑移民的目的地,依次为英国、澳大利亚、台湾,以及加拿大。其中,英国已放宽条件,从本月底开始让持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港人及其近亲申请特别签证移居。英国外交部估计,未来可能有20万名港人移居当地。
台湾则是最多港人考虑移居的华人地区。台湾陆委会受询时告诉本报,去年港人获居留证人数激增,主因是“9月开学后香港学生于完成注册后陆续办理居留,以及香港学生来台就学人数比往年多”,其中10月和11月获批居留证者过半是学生。
台湾国立中正大学港澳同学会会长程汸棈(19岁,生物医学科学系大二生)受访时证实,她整理去年大一新生资料时发现,该校将近一半港籍新生是因反修例事件而决定到台湾念书。
程汸棈坦言,父母对香港局势很无奈,劝她专心在台念书,但香港始终是她的根,她依然关切。“希望特区政府不单听上头吩咐,也要争取民心、疏解民怨、照顾民生。”
她感激台生相当接纳港生,她本人也喜欢台湾的科研环境和多元出路。“许多港生来台升学,主要是来台念书比较便宜,让家境有困难的同学也有机会出国念大学。”
为创业机会和生活素质移民
不少港人是因担忧孩子的未来而移民,在宁夏夜市附近开咖啡厅的梁伟朝(化名,43岁)就说,前年7月1日看到大批学生冲进立法会,多次参加反修例活动的他“感觉香港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现状,有很强烈的无力感”,当下决定移民,希望给九岁儿子更好的成长环境。
他认为台湾租店和买房都相对便宜,创业机会多,但持英国BNO护照的他在英国放宽条件后,也考虑移民英国。“我爸爸从大陆移民来香港,我现在移民到台湾,但台湾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未来还不确定,我很担心儿子那一代又要移民。”
除了政治因素,台湾的创业潜能和生活素质也是一些港人“转台”的原因。
在新北市新庄捷运站附近开店和买房的李思行(43岁,美容院创办人)说,她和当结构工程师的丈夫在香港拼搏得很累,三年前周游列国考察后,决定带七岁女儿移民到“搭飞机75分钟就到,看不完一场电影”的台湾,方便随时返港探望年迈父母。
大学主修教育系的李思行曾从事美容培训和现场传译,她认为台湾人口密度高、店租便宜,是做生意的好地方;她也很喜欢台湾人情味洋溢的生活,对上个月平安夜顺利获得身份证无比感激。
至于香港的政局变化,她自认“看不懂也看不清”,“现在的香港和我以前生活的香港有点不一样,但如果真的在香港生活,可能得要做出一些调整。无论平时说话或在网上发言,都要比较小心。”
回想这一波港人移民潮,“宝岛移民”顾问公司创办人张湘玲则心有余悸。她记得,前年11月港警在校园与大学生对峙后,她在香港沙田公司的六条电话线“被打爆”。
“港人的恐慌情绪跌到最低点。我们的电话接不停,许多人打不进来,员工做到几乎崩溃。我们只好通过面簿呼吁顾客拨长途电话到台北办事处,由在这里的港人同事提供咨询服务。我每周在谷歌投放的30万元新台币(约1.4万新元)广告费,一周就用完了,估计超过万人搜索。许多顾客甚至一早过来,或通过转账交3万港元订金,不问细节只求先排队等移民。”
她说,港人恐慌消退后,开始更沉着地计划移民到英国和加拿大,但最近英国出现冠病变种病毒,许多人又重新考虑台湾。
张湘玲和丈夫来自香港,曾考虑移民新加坡,最终因爱登山而选择有高山百岳的台湾。她在两岸三地都开过公司,四年前看准陆港矛盾不断深化,将有更多人需要移民服务,就在台港开了三个移民公司据点。
不过她经常提醒港人,“小确幸不能当饭吃”,台湾是生活的好地方,但收入可能只有在香港的四分之一;英文不是官方语言,孩子的教育不容易与国际接轨。
她也注意到,自从台湾去年推行投资移民新条例,要求投资600万新台币(约28.2万新元)、经营实体店三年、请两名台湾人后,更多港人选择移民到经济更蓬勃的台北市或新北市“烧钱”,较少选择台中和桃园等地“慢活”。
书店老板:珍惜在台的自由与安全
自从铜锣湾书店在台湾重开以来,老板林荣基每天睡在收银柜台后的双层铁床,月租4万新台币(约1885新元)商住两用。厨房就在狭长阳台搭起的架子,林荣基累了就抽根烟、泡壶茶,跟顾客聊聊天,这个悠闲的状态是他过去少有的。
林荣基1994年在香港创立铜锣湾书店,2015年他在香港和深圳间的罗湖口岸过关时被捕,一度失去自由八个月,前年4月移居台湾,一年后通过众筹600万元(约28.2万元)再创铜锣湾书店。台湾蔡英文还亲自到访该书店,并在书架上的“连侬墙”留言“自由的台湾撑住香港的自由”,表示相挺。
林荣基受访时,对台湾给他工作证表示感谢,让他能安顿下来继续卖书和看书。
他苦笑说,香港铜锣湾书店出事后,他在香港时是“出入都被跟踪”,到台湾则是警察早午晚“每日三巡”,他很珍惜在台湾的自由和安全。
对港人“执生”能力有信心
谈到此前让他惹上大麻烦的大陆政治秘辛书籍,林荣基评论“那是没用的烂书”,并指那些书是2014年买下铜锣湾书店的桂民海为赚钱而卖。目前他在台北经营的铜锣湾书店,主打探讨中港台政治课题与文史哲类书籍,希望鼓励读者从多元视角、借由政治和经济论述来反思自身和国族处境。
他感叹香港回不到过去,不过他对香港人随机应变的“执生”能力有信心,也自嘲当初自己逃亡台湾“也算一种执生”。
移台港人担忧香港“深圳化”
政大公行系系主任苏伟业认为,这一波移民潮是“香港人对总体环境的否定所产生的恐慌行为”,也反映了2008年两岸三地交流增加至今,港人对台湾好感度、对大陆反感度的一个高峰。
他认为,未来三年香港虽将维持一国两制和“表面上的法律和行政体制”,但很多的作风和文化会慢慢地跟大陆更加趋同,北方的大陆人口会慢慢增加,而广东文化则会减少,香港将逐渐深圳化或大陆化。
国立中正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生医系)系主任陈永恩是少数移居台湾的香港医学教授。陈永恩的妻子是台湾人,一家四口在台湾生活已经14年,自从香港暴发反修例抗争以来,陈永恩夫妇为超过14名来台香港专才做担保,协助他们安顿、在医院找工作,或聘请本地员工。
陈永恩说:“香港人在英国统治下学会守法,同时利用有限资源克服困难,擅长灵活变通。无论海内外香港人,都应在现有法律框架继续生活,同时争取适度自由,保有创作、教育、广东话文化的权益和自由。”
香港词神和影视大亨也移居台湾
在诸多移居台湾的香港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词神”林夕。熟人透露,林夕住在中山北路一栋面积超过2000平方尺,价格约千万新元的豪宅,坐拥树海美景。
台湾陆委会也向本报证实,香港影视大亨向华强日前向移民署提出“依亲居留”申请,申请案正由主管机关移民署在审核中。
学者:台湾人普遍同情和接纳港人
在台湾人眼中,众多移居台湾的港人,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同路人取暖,还是补充少子化的良方?
据宝岛移民创办人张湘玲透露,申请来台的港人数量,至少是获准成行的三四倍。因疫情封关、当局人手不足、谨慎处理,许多个案在文件送交约一年后仍无下文。
虽从事移民业务,张湘玲劝喻港人别对台湾抱有太多幻想,除了以行政措施拖慢移居申请流程,台湾也设下高门槛,举凡低学历、高龄、家庭主妇,以及大陆出生的港人,都很难拿到居留证,更别说身份证。
她甚至认为台湾会很迟才开放让港人赴台旅游,因为台方担心开放后“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香港人“赖着不走”,还可能召开记者会指责台湾政府“靠香港人得选票,却对香港人口惠而不实”。
她指出,台港两地医护人员、会计师等各种专业证照不同,许多人凭专业移民,抵台后却无法学以致用,通常住满一年获身份证后重返香港或外国工作,准备等退休时再回台享受健保福利,引发社会批评。她估计台湾政府近期将修改政策,确保专业移民对台湾社会确实有贡献。
不过,来自香港的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政大公行系)教授兼系主任苏伟业认为,台湾人对于香港人普遍上还是同情和接纳的,相对于移民欧美,“在台湾要找同路人取暖比较容易”;而政府虽然没有高调宣传如何保护香港人,至少不会排斥香港人。
他相信,对于台湾面对的少子化问题,处事灵活、强调“醒目”与自力更生的香港移民是最佳补充,政府可鼓励他们到发展较慢的中南部创业、消费,刺激当地经济。
从香港移民台湾10多年的苏伟业经常为公务员讲课,希望将香港对贪污零容忍、讲求游戏规则和公平竞争的社会文化推介给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