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保团体20日公布的一项近海海底垃圾调查显示,台湾西海岸垃圾密度明显高于东亚邻近地区,为全球平均密度近1.5倍。而淡水河口外海海底垃圾重量更是全球平均重量约90倍。
据联合报报道,台湾环境顾问业者与海洋学者今日(20日)首度发布台湾海底垃圾调查,环团在台湾八个西海岸河口进行调查发现,这八个调查区域海底垃圾密度近全球平均1.5倍,其中最脏测站在淡水河口外海,每平方公里有6292公斤海底垃圾,高达全球平均近90倍。
澄洋环境顾问公司曾与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等环团合作,研究海洋废弃物问题,去年起邀请台湾中山大学荣誉教授、海生馆前馆长方力行合作,每季到彰化乌溪、桃园新屋溪口、新北淡水河口等台湾西海岸八处河口外海采样监测,一年来共采集215次、6000件海底垃圾。
方力行指出,社会的关注度给了沙滩和海面垃圾,事实上这些垃圾只占海洋垃圾6%,剩余的94%则沉入海底影响环境系统,但却鲜少有人注意。很多底栖生物与海洋垃圾交互影响,有些垃圾变成底栖生物可利用的空间,但有时也与底栖生物竞争空间。
澄洋环境顾问执行长颜宁说,台湾西海岸平均海底垃圾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万1074件、102公斤,比邻近的日本东京湾的66.6公斤、韩国的31至73公斤还高,更是全球平均密度将近1.5倍。
调查发现,海底垃圾有将近六成为纤维布料,推估来源为渔网、米袋、饲料袋,另外三成三是膜状塑胶,包括塑胶包装、塑胶袋等,其余垃圾还包括硬质塑胶、橡胶、玻璃、纸类、金属等。
澄洋环境顾问研究主任胡介申说,过往净滩垃圾调查很少关注纤维布料及膜状塑胶,因为多数纤维布料密度大于海水,容易沉入海底,膜状塑胶虽然比海水轻,但因长时间在海水中漂浮,造成细菌、藻类等生物附着而沉入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