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后备军人战力呼声出现 台湾青年不愿“役”

时间:2020-10-05 07:5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今年7月16日台军“汉光”演习期间,在台中演练反登陆实弹射击的台湾军人。(路透社)

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丁树范认为,全募兵制对台军的冲击,因义务役役期太短而训练不足,役男退伍后被编入后备人力,战斗能力也不足。其次,由于预算不足以大幅增加薪水吸引社会人士从军,导致现役部队兵源不足。

李气虹 报道

中国大陆军机近期频入台湾空域甚至越过海峡中线,加上大陆舆论“武力统一”声浪日益升高,台湾政坛上周出现“全面恢复征兵制”以强化后备军人战力的呼声。

不过,军事专家和学者认为,台湾朝野政党担心如果主张回到过去长达两年的国民服役,选举时将无法获得年轻选民支持,都不敢正式提案。

1994年台湾国防部提出“十年兵力规划”报告,计划将台军总兵力削减至40万人以下,分“精实案、精进案、精粹案”三阶段裁军,希望在志愿役和义务役之间找到适当比例,兼顾战斗力和效益原则。2000年,陈水扁政府确立了“以志愿役(募兵)为主、义务役(征兵)为辅”的兵役制度。

《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男性国民有服兵役之义务,按军种役期原可分为三年、两年,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逐步缩短至一年。2008年马英九上任后推动“全募兵制”,更在2013年实施“军事训练役”,进一步将义务役期缩短为四个月:前五个星期为新兵基本军训,后11星期为初期至中期专长训练,无须下部队。

台湾退役海军上校、《亚太防卫》杂志资深撰稿人杨于胜向《联合早报》介绍,当两岸关系趋于缓和,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高科技化发展,考虑到征兵制役期冗长影响役男的生涯规划,以及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人力,台湾社会因此要求改革兵役制度。由于这些声浪牵动选举,以致役期不断向下修正,逐渐向募兵制靠拢。

杨于胜指出,全募兵制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使战技、战术熟练的士官兵长留久用,缓解经费不足、出生率偏低及军中弊端的影响,更希望能够维持并稳定部队战力。

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丁树范告诉《联合早报》,改募兵制有两大背景:一、新武器装备的发展使得训练和运用耗费更多时间,征兵制不利于适应这个需求;二、许多人认为当兵是浪费时间,无法增进自己的专业能力。政治人物捕捉到这个“政治市场”需求,为了吸引年轻选民支持,提出降低兵役期限。

年轻人从军意愿低落募兵达成率始终不足

他认为,全募兵制对台军的冲击,因义务役役期太短而训练不足,役男退伍后被编入后备人力,战斗能力也不足。其次,由于预算不足以大幅增加薪水吸引社会人士从军,导致现役部队兵源不足。加上营区设施改善不够,年轻人从军意愿低落,结果募兵达成率始终不足,要招募素质好的兵员更不容易。

丁树范说:“许多人士主张应该恢复过去的两年役期,但没有任何政党敢正式提案,就是担心选举时无法得到年轻选票支持。”

台湾国防部长严德发上周一在立法院备询时表示,台军后备制度改革朝向“常(备)后(备)一致”进行组织调整,后备训练期限和科目都会增加。他并表示,台美双方会根据台海情势变化调整军售内容,不排除未来美国可能出售攻击性武器给台湾。

杨于胜指出,台湾若想靠先进武器来代替兵员人数,也应相对考量“威胁来源”(解放军)的军事现代化的先进程度和速度。如果台军获得先进武器的进程不如预期、又不断精简兵力,仍然使用相去不远的军备武器,将抵消其作战效益。因此,两岸虽没有针对性军备竞赛,但战力倾斜程度却愈发加大。

也是中国大陆军力研究专家的丁树范指出,台湾不应该低估解放军过去近30年的发展成果,不过大陆要武力占领台湾的难度仍然不低。台湾因经济和都市化发展,沿海已完全没有适合两栖登陆海滩。两岸发生军事冲突,台湾固然会受重创,大陆也会受波及,可能严重影响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因此,对大陆而言,如何创造对台湾有吸引力的制度和环境,才是上策。


赞一下
(12)
22.6%
赞一下
(41)
77.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