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社论
高雄市长韩国瑜遭罢免后,随即高雄市议长许崑源坠楼身亡。一天之内,国民党在高雄折损府会两员大将,这不仅是党的挫败,也是党主席江启臣领导威信的严重折损。罢韩前夕,王金平透露独派大老辜宽敏建议他组“台湾国民党”,语带玄机;罢韩之后,立即有台东县议员陈宏宗宣布退党。这些,在在打击国民党的士气。
韩国瑜2018年在高雄卷起的庶民旋风,曾吹动蓝营十五县市长的意外胜利;但他轻率投入总统大选,却造成党内“庶民”与“菁英”的对立,自己最后也落得两头皆空。两年的情势逆转说明:打仗需要英雄豪杰,但政党经营却需要更细密冷静的组织运作,才能发挥全方位的攻守部署。这次韩国瑜选择“低调”因应罢韩,和他大选时发动民调“盖牌”策略一样,都是孤注一掷的错误战略;但党中央未能从侧翼助攻,也跟着错上加错。
江启臣三月击败郝龙斌当选党主席,显示国民党内对于“世代交替”之迫切,已有深刻认知。年轻世代在大选中力挺蔡英文,他们不只在网上积极讨论参与,甚至热烈相偕前往投票;这些,和国民党过去熟知的选民投票行为已大不相同。江启臣在这样的氛围中当选主席,积极推动党内各项人事部署的年轻化,并延揽嫺熟网络行为的专家出任“数位行销科技长”,都是重要的变革工作。
然而,除了推动人事年轻化和组织精简,江启臣在国民党一些迫切的大整合工作上却缺乏进展,或者他根本未意识到这些议题的重要性。也因此,国民党的在野制衡角色,目前似乎更固着在对民进党的日常施政批判层面。问题是,面对蔡政府完全执政的霸道态度,往往只有“狗吠火车”的作用,却无力改变现实。简单地说,国民党如果无法对民进党作更深的揭弊调查,或结合民间团体对社会不公现象作更有效的揭露,国民党的在野制衡只停留在“口头批判”的层次,并无助大众觉察民进党的自私与颟顸。
目前看来,国民党欠缺的内外大整合工作,可从三个方面讨论。第一,党内的跨世代、跨阶层整合:党内人事的年轻化,不一定要以世代切割为代价,而应该结合不同世代的价值和眼光作最佳之运用。这次总统大选,民进党催化了台湾社会的“世代撕裂”,让许多熟龄人口感到失落,这点国民党应有着力空间,不要让一个努力的世代遭到否定。同样的,江启臣推动党政年轻化,也可能让许多忠诚老党员感到被疏远;这些疏离感,有必要设法弥合。许多国民党退休政务官各自拥有其基金会,若能结合这些人力物力共同投入台湾的公义议题,打破菁英、庶民之限,必能使国民党的政治关怀被公众看见。
第二,政策论述的社会整合:蓝营总统大选失利,除了候选人本身因素,主要败在两岸政策搁浅在国际政治现实的礁岩上,进退不得。国民党要如何摆脱此一困境,迄今因内部意见各异而无法讨论沟通;解脱之道,应该是邀请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必须有效区别出阶段性目标、战略性论述及终极性理想,才能与社会有对话空间。党内打破脑袋也解不开的难题,不如多倾听外界意见。
第三,政治行动力的跨界整合:在民众党、时力等小党竞起的情况下,国民党必须广伸触角与不同的公益社团接触或结合,开发更有深度或具时代意义的议题,才能争取更多的社会认同。一些社运团体成为民进党的附属势力后,社会监督力量明显退化;国民党作为在野党,有义务帮助弱势发出声音。
国民党每一次挫败,都是因为与社会脱节,或遗忘了关注民众的利益。谢立功或陈宏宗退党,王金平想要另组政党,其实皆不足惧。更怕的是,那些身在国民党、却心不在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