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误会了“中国”(China)之名?

时间:2020-04-20 22: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来源:《中国时报》

作者:陈长文

据报载,台湾政府于本(4)月初决定加强与各国的防疫合作,捐赠1000万片口罩支援疫情严重国家的医疗人员,本月9日再宣布第二波600万片口罩援外,给予国际社会更多支持。政府以中华航空货机运送防疫物资,配合挂上“Taiwan Can Help”等字样布条,推动国际防疫外交。近日却出现质疑声浪,表示“中华航空China Airlines”出现“China”字样,容易使外国民众误会援助物资是来自中国大陆而有更名的必要。

公司名称并非改不得,但改名既然如苏院长所说兹事体大,华航于本月17日开会后亦认为短期更名不易而列为长期规划。但笔者好奇,究竟是谁误会了“中华”与“China”,而使这几个字顿时成了过街老鼠、众矢之的,要除之而后快。

在“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领土上以“中华”、“China”作为公司名称毫无龃龉之处、再合理不过。况且翱翔数十载的“华航”,对许多人来说,看见“华航”就等于看见“台湾”、更看见“中华民国”。每当人们望向天际,看着冲上云霄、机尾印有象征“红梅扬姿”国花图徽的华航飞机,真的会因此误认这架班机来自“中华民国台湾”以外的其他地方吗?其实为善本不欲人知,就算被误认了又如何?除非是自己人(或特定人)看到“中华”(China)之名,不顺眼了!

台湾自1971年丧失联合国代表权后,渐渐失去国际舞台与镁光灯。或许因为不再有自信,也可能逐渐对历史遗忘,忘记了就算称自己是“中国人”其实也不该别扭或觉得奇怪。更不要提的是,主张台湾独立的执政党选择透过修改课纲、去中国化等方式一步步让人民淡忘身为“中国人”的骄傲。现在更有政客表示若自称“中华”(China)可能被外人误认?

行笔至此,顿时一幕模糊的场景浮现笔者脑海中,一样是“华航”、一样是“中国”。那是一段30多年前,笔者于华航班机上与一名素昧平生的女士,针对国家未来愿景的简短谈话。在对谈里,笔者毫不犹豫地、甚至可以称得上“天真地”(如果不是“无知”的话)称呼彼此“中国人”、“中华历史、文化”如何如何。登时,这名女士感到惊讶,她不解为何笔者会自称“中国人”而非“台湾人”等等。然而,笔者直至今日,同样不解称“中国人”、“中华文化”到底哪里出了不能解决的问题。

其实,称呼“中华”、“中国”并非特定人士想像上“外省人”的专利,更非亲中卖台。30年前,笔者称我们“中国人”时,脑海里所想的就是我的国家“中华民国”。笔者更从未忘记两岸紧密相连、文化同源的事实。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现状,无论是早先唐山过台湾渡过黑水沟的先人,抑或是国共内战后守住台湾的国民政府。简言之,中华文化五千年之久,乘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实,以“中国”乃至“中国人”自称不仅值得骄傲,更是饮水思源的不忘本。

笔者生在大陆,成长于台湾这片土地,爱台湾的心和力并不亚于开口闭口只称“台湾”的人。台湾宪法里所称的“中华民国”本就包含大陆与台湾,缺了一个部分,无论在历史、文化或法治上均非完整的“中国”。今天的大陆已经不是80、90年代那样落后的时代。当年前总统李登辉所提出的“戒急用忍”或许是认为与大陆画清界线,尚且得以偏安台湾一隅。而今,大陆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受大陆影响最敏感也最直接,更无法改变我们的地理位置。

其实,笔者打从心底并不认同的体制,但撇除制度差异,台湾2300万与大陆的13亿人民均兢兢业业,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并持续精进中华历史文化。中华文化值得我们拥抱,我们更不该数典忘祖。台湾解严至今,承袭西方民主法治,这套制度并非最完美无缺,但运作至今对基本人权(包括言论自由)保障可谓周延。若能将台湾既有的制度,融合中华文化与大陆各地特色,共同携手创造自由、民主、均富的永续发展环境,擦亮这块历久弥新的“中国”招牌,“良治”将成为广大华人社会所共同奉行的生活态度,则“中国”不仅代表了大陆人、台湾人、侨胞等广大华人,更是礼运大同世界的完美再现。届时,任谁还会担心被误认为“中国”、“China”呢?宣誓效忠《中华民国宪法》的官员,你说呢?

赞一下
(129)
88.4%
赞一下
(17)
11.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