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政治传播的铭传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倪炎元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在创作当下未必有抹黑或攻击的动机,“但只要剧情能产生对某个党有利的政治效应……你不能怪人家拿这个话题来打你”。
一部是以国民党早年施行戒严为时空背景的惊悚片,一部是重现时任立委韩国瑜当年在立法院暴打同僚陈水扁的政治剧……正当台湾进入总统选举热季,对蓝营带有负面影射的影视作品最近却接续热映,令外界质疑提供补助的民进党政府是借“文化助选”,在大选前三个月的关键期,企图影响选情。
改编自2017年同名惊悚推理电玩的电影《返校》,上月20日在台湾上映,迅速引发社会对台湾“白色恐怖”历史的辩论,票房急速攀升。根据电影公司公布的最新资料,截至10月15日,《返校》票房已突破2.4亿元(新台币,下同,约1070万新元),不仅是今年台湾本土电影的票房冠军,更是台湾年度票房第10名,全台观影人次超过100万。电影公司更指出,《返校》票房有望朝3亿元迈进。
《返校》剧情主要以1960年代戒严(或俗称“白色恐怖”)时期为背景。电影叙述1962年女高中生方芮欣爱上组织地下读书会的辅导老师,但老师有一日人间蒸发,她便与参加读书会的学弟,在校园内寻找老师。过程中,学校逐渐变为鬼魅的异世界,让身陷其中的二人被迫面对学校的恐怖真相。
因在国共内战溃败,国民党政府当年从中国大陆撤退到台湾后,1949年至1987年在台实施戒严,前后长达38年。在这段时期内,国民党政府为巩固政权,严厉地整肃异己,被视为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读书会”,当时也是当局铲除的目标之一。台湾法务部10多年前向立法院提呈的一份报告显示,戒严时期,军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近3万件,无辜被害者约14万人。司法院也透露,政治案件约六七万件,如以每案平均三人计算,受军事审判的政治受难人或多达20万。
由于电影政治色彩强烈,有民众质疑,《返校》在台湾选举前几个月的敏感时机上映,似乎在含蓄地提醒选民国民党的历史罪责,企图影响选情。
对此,《返校》导演徐汉强及该片监制、资深演员李烈,日前接受台湾网络节目访问时指出,《返校》并非意在激起政治辩论,但确是以过去的戒严历史作为背景。徐汉强说,此片在惊悚元素之下,邀请观影者思考“自由”的重要性。李烈则解释,这部电影能让观众思考过去,“面对过去比强迫忘记好”。
而正当《返校》在全台各大院线热映,台湾首部政治剧《国际桥牌社》(简称《国》)也即将在下月于国际线上影音串流平台网飞(Netflix)上档,进一步加深外界对近期影视作品“频打蓝”的印象。
根据电影官方资料,《国》主要诠释台湾中期民主之路的开展,全剧预计拍摄八季,首季聚焦台湾民主转型关键的1990年至1994年,其中一幕重现高雄市长韩国瑜1993年出任立委时,为了荣民预算而与当时同为立委的前总统陈水扁发生肢体冲突,导致陈住院三天的戏码,不免令外界产生政治联想。
亲蓝的《联合报》就形容,这是执政党透过影视作品“文化助选”。
文化部:一切尊重创作自由
官方资料显示,历经两年半筹备、拍摄与后制的《返校》耗资9000万元,其中约2000万元来自文化部补助。至于制作费上看1亿元的《国》则获得文化部3000万元补助。
针对相关争议,文化部接受《联合早报》询问时仅指出,补助是基于支持电影产业发展,“一切尊重制作公司创作自由”。
近月因市政成绩、两岸立场和个人形象而在民调落后总统蔡英文的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韩国瑜,则冷静看待这些影视作品所可能触发的负面效应。韩国瑜上月底曾与青年包场观看《返校》,结果引来绿营“把返校当极权恶霸漂白水”的批评。
韩国瑜竞选办公室发言人何庭欢向《联合早报》指出,这些作品提到的“历史记忆”确实存在,“我们并不会拒绝承认这些曾经发生的过往”。但她希望能借此反思“现在的自由民主是否更加珍贵?如今我们能自由发表言论的权益得来不易?”
何庭欢说:“捍卫自由民主,一直都是韩市长的理念,反观蔡政府任内,连续断交、两岸紧张,想反问蔡总统,真的能够保护我们得来不易的现在吗?”
但台湾知名影评人“膝关节”认为,以《返校》为例,这部片子并非为某种政治理念宣传,“若纯粹为了政治议题去上戏院,这种购票行为对影迷来说太沉重了”。
研究政治传播的铭传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倪炎元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则指出,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在创作当下未必有抹黑或攻击的动机,“但只要剧情能产生对某个党有利的政治效应……你不能怪人家拿这个话题来打你”。
倪炎元说:“翻旧账本来就是个政治斗争的手段,我觉得无可厚非,如果你无法化解或接招,那是(政治人物)的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