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登台札记
数月前听念大学的女儿提过,她和同学常使用Foodpanda(空腹熊猫)等外送平台订餐,这样就不须在赶时间时只能吃超商的饭团裹腹,而且种类很多。当下觉得时代进步了,忙碌的家长不须再辛苦做便当,也省下送便当的时间。
现在,连我住家附近不时都可以看到外送员穿梭巷弄的身影,扩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据说外送平台已涵盖台湾一半以上的县市了。
这波透过网络和通讯技术快速媒合供需双方的外送餐饮风潮,对校园旁的商家产生明显冲击,建中附近的便当店家难掩黯然神色说,生意少了有三成之多。
《商业周刊》报道,台湾有五万名外送大军,外送餐饮产值近300亿元(新台币,下同,13.44亿新元)。来台七年的德商Foodpanda在台营收金额不仅冲到亚洲七地的第一名,更在集团近40个市场中跻身前四名,包括美商Uber Eats和英商Deliveroo近一年的订单和用户数都攀升两三倍,成为亚洲成长最快的市场。
Foodpanda董事总经理方俊强7月时开心地说:“直到最近两年,我们才开始感受到真正的成长力道,速度只能用‘疯狂’来形容,国际竞争对手的投资与行销,会让市场茁壮、不断被做大,离饱和还差得非常远。”
台湾市场飙升的因素包括:台湾人口密度为亚洲第三,智慧手机普及率是亚洲第二,外食人口约七成,机车密度全球最高,以及女性劳动参与率七八成以上。
然而,双十庆典当天,桃园Foodpanda一名29岁青年深夜送餐与小货车发生车祸致死,因公司未为死者投保劳保,引发职场安全讨论;接着,台北Uber Eats一名20岁的外送员也因车祸不治;台北Lalamove外送员又撞死违规穿越马路的老翁……外送员为了多赚点钱抢单、超速行驶的辛酸一一浮上台面,引发社会热议。
根据104人力银行统计,外送员平均年龄26岁,最小甚至未成年,仅15岁,最高龄45岁,他们平均每月收入约4万2000元,比大学毕业生月薪3万元高,其中最高可达18万元,最低2万元。令人意外的是,有近七成外送员是正职,颠覆外界以为外送员多是兼职的印象。
该调查发现,以Foodpanda为例,半个月结算一次,外送超过610趟,每趟为120元,一个月都不休假,才能有超过14万收入,要达上述目标,一天至少要送41趟,每天必须工作14小时。Uber Eats则是以尖峰时段达标趟数给予奖金,最高22趟能拿到额外750元。
有外送员透露,为了快速抢单,他们沿途不断滑手机,稍有松懈,单子可能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还有人指出,Foodpanda设有倒数计时器,从接单开始倒数,送餐过程中只要时间归零就会铃声大作,至少响15秒才会停。这样的劳动强度,外送员不仅身体疲惫,精神也处于紧绷状态,不发生交通意外才是奇迹。
即使已发生死亡案例,外送平台仍坚称,他们与外送员之间是“承揽”关系,不须为其投保劳保和健保,意味着若发生事故,外送员连基本的职灾给付都没有。在社会舆论压力下,政府火速认定外送平台与外送员应为“雇佣”关系,要求外送平台负起雇主的责任。
双方争论不休之际,全台各地又发生多起外送员肇事、被撞乃至彼此追撞的事件,光是台北市本月已有42起,逼得警政署昨天紧急通报各县市警察局,要求增列统计外送员车祸案件数,注记原因、时段,提出预防之道。
《联合报》社论说,美食外送平台虽是新兴产业,却称不上高技术门槛,只是劳力密集的服务业,政府的管理却毫无章法。例如,在七家外送平台中,最大的Foodpanda、Uber Eats、Deliveroo三家外资都采“承揽制”,本土业者则采“雇佣制”,如此扭曲的“一国两制”,让本土外送平台经营居于劣势,“外送员之死,让我们看到台湾法规的一国两制,看到马路上争道抢快、不顾他人的景象。这些,都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景象,却变成台湾街头常景”。
在新经济时代,当外送平台业者欣喜于业绩疯狂成长之际,外送员的工作条件却未改善,反而被剥削得更厉害,不啻是最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