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报:比一比香港和台湾的民怨

时间:2019-09-17 07:5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经济日报社论

香港自今年6月起陷入动荡不安。一位香港中文大学讲师指出,经过这段时间,发现民众抗议的根本原因,是香港政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尤其是贫富差距扩大,政府没有解决住房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对蔡政府而言,除庆幸“捡到枪”外,可能也要回头检讨自己在平抑房价、突破低薪和改善所得分配方面,是否也让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有相同的怨怼未纾解?

根据香港政府的统计资料,香港人面积中位数40平方公尺(12.1坪)的住宅,2004到2018年期间价格上涨了420%,等于每年涨12.5%,以郊区40平方公尺的住宅为例,目前要价高达港币593万元(约新台币2,362万元)。

但是,香港24到35岁青年月薪中位数为港币2万1,250元,约新台币8.4万元,仍是台湾的三倍多;若扩大到同一年龄段所有教育程度的人,月薪中位数降到港币1万1,500元,约新台币5万9,000元,仍是台湾的两倍。因此,香港的房价所得比接近20,这代表香港的年轻人必须不吃不喝20年才买得起房子,也难怪这些人以争民主为名(即使英国殖民时期也不民主),表达对买不起房子和贫富悬殊的愤怒。

台湾的面积是3.6万平方公里,住了2,300万人,人口密度是香港的十分之一,在占有空间的相对优势之下,其实房价所得比并没有比香港好多少。2018年第4季全国住宅价格指数来到100.8点,已突破2015年第1季的历史高点,代表蔡政府执政以来,房价仍然上涨,甚至超过马政府时代。

同时,2018年第4季所得并无明显成长,台北市房价所得比竟然降为13.86,不免启人疑窦,但还是远比新加坡、东京各为4.5到五倍的负担高了近三倍,也代表台湾的年轻人要不吃不喝14年才买得起台北的房子。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定义,房价所得比超过五倍以上,和香港同属于“极度负担不起”的等级,也不是很光彩的事。

另一方面,比较港、台劳工的实质薪资。香港在2004~2018年期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计入住房、食品和交通费用变化),涨了47%,等于每年涨2.8%。但所有职业的名目薪资增加63%,等于每年增加3.5%,代表香港薪资涨幅仍超过物价(生活费)涨幅,也就是香港过去14年的实质薪资,每年平均仍然成长0.7%。

台湾劳工2018年的平均实质薪资,竟然和2001年一样,反而是17年来根本没有成长,军公教人员的实质薪资更比20年前还要低5%;全台劳工中有301万人,即劳工数的三分之一,月薪仍未满3万元,尤其七成多是44岁以下的年轻受雇者,即有221万人是闷在低薪状态,台湾的劳工才是真的比香港劳工更该向政府抱怨。

从所得分配方面来看,台湾也跟香港一样在恶化。2018年度最高20%所得家户相对于最低20%家户的五等分位所得差距,持续恶化为6.09倍,创下六年来的新高。换言之,蔡政府三年多的执政,仍然限于低薪无法突破,贫富差距反而扩大,年轻人依旧处于买不起房子、房租却持续上涨的困境,如此实在难以面对选民,尤其是劳工、年轻人的托付。

我国的经济情况没有实质改善,其实大部分和蔡政府的执政不太在乎“公平正义”有关。例如承诺要广建社会住宅、改革实价登录、制定最低工资法及中高龄就业专法、职业灾害保险单独立法等政见都跳票了;青年提出空屋税议题,竟用一场讨论会就打发了事;租税优惠,如产创条例延长十年、股利税改让大股东减税上亿元,或是金融优惠对大企业锦上添花,偏重于优势企业或团体等。

另外,两岸关系恶化,失去和平红利,造成陆客不来,必须撒钱补贴外国观光客,以及向美国采购数千亿的武器,以致政府没有财源可以用于改善所得分配、促进居住正义或提振低薪。这些施政成绩都将和香港政府一样,必须接受人民的检验。

赞一下
(47)
90.4%
赞一下
(5)
9.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