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路透社
中国蚂蚁集团的首次公开招股(IPO)集资规模上看350亿美元,有望刷新全球最高纪录,但多位知情消息人士表示,在安排IPO的过程中,蚂蚁集团采取了一些奇特做法,像是要求投行人士签下个人保密协议,还要求一些投资人必须说明为何自己应该获准参加IPO路演会议。
蚂蚁集团极不寻常的IPO安排过程,是撷取了前东家阿里巴巴集团曾经用过的一些手法。
四位直接知情的消息人士指出,蚂蚁集团的其他特殊措施包括,将承销工作切割给数家投行分别负责,导致没有任何一家投行了解整个IPO过程全貌。
其中三名消息人士表示,蚂蚁集团还希望主要承销商不要参与竞争对手的IPO计划。
虽然投行接下承销任务后,签署保密协议(NDA)是惯例,但很少有企业会要求投行人员个人也要签NDA。此外,主承销商通常会参与整个IPO过程,投行业者内部也会建立明确的防火墙,区隔负责不同交易的团队,以解决客户的竞争对手问题。
三名消息人士指出,蚂蚁集团的措施令一些银行界人士及投资人备感挫折,有时令市场感到困惑。这些措施先前未有报导披露过。
再加上这次IPO获得监管机构快速批准,一些律师及银行业专家指出,这次IPO恐存在着可能得不到充分审查的风险。蚂蚁集团及阿里巴巴不予置评。
前银行界人士、现为亚洲资本市场顾问的Philippe Espinasse指出,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交易,严格管控上市流程有好处。
“这不仅确保银行聚焦于完成交易,且是良好地完成交易,同时也在承销商及投资人之间创造抢购的感受,”Espinasse表示。
一名接近蚂蚁集团的人士称,所有银行对于蚂蚁集团都掌握相同的信息,数据资料的获取也都一视同仁。
路透在阿里巴巴2014年进行规模250亿美元的IPO时曾报道,该公司将IPO工作切割开来,这样就没有一个外部顾问能掌握整个IPO过程全貌。之后,阿里巴巴去年在香港第二上市时,也要求顾问签署个人保密协议。
蚂蚁集团计划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其中三位消息人士说,公司已要求担任主承销商的投行人士签署保密协议。
蚂蚁集团香港IPO的保荐机构包括中金公司,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而在上海科创板的IPO则由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证券领衔。
中金公司、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均未予置评。中信建投证券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分散IPO工作有时会造成困难。例如,据四位直接知情的消息人士称,参与此次IPO的一些银行并不知道,蚂蚁IPO的香港部分将不会有基石投资者。基石投资者通常会承诺购买大量股份并持有一段时间。
两名消息人士称,其中一些银行正准备向客户推销订单,因此不得不修改这些订单的配置方式。
这些银行有时也不得不在蚂蚁和这家金融科技巨头竞争对手的交易之间做出选择。
据三名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称,中信证券在获准参与蚂蚁的上市交易之前,已经退出蚂蚁的竞争对手、京东集团旗下京东数科的IPO交易。
中信证券未回复路透的置评请求。
在另一项交易中,两位知情消息人士表示,外卖巨头美团点评认为,摩根大通恐将无法继续承担该公司潜在发债交易的信用评级工作,因为美团点评的主要竞争者是蚂蚁和阿里巴巴掌控的一家公司。
摩根大通和美团点评未予置评。
投资者参与蚂蚁集团的IPO路演也受到严格管理。一位驻香港的基金经理表示,承销蚂蚁集团IPO的一家银行告诉他,他要先填写一份一页纸的文件,概略描述他对蚂蚁集团这家公司的兴趣,然后才被允许参加路演。
这位基金经理现时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他表示在本地区的其他任何IPO案例中都没有遇过这种情况。
路透无法确认蚂蚁集团是否要求所有潜在投资者都这样做。
随着蚂蚁集团上市的监管流程快速推进,公司对信息也加以管控。该公司在8月底提交了初步招股说明书,预计10月挂牌。
交易所和监管机构详细审查了IPO招股说明书,并向公司询问包括财务、公司治理、股东和风险因素等关键问题,作为审查的一部分。
根据交易所公开披露的信息,这宗IPO仅用了24天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过关,而9月份获批的多数IPO申请案,大约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才能过关。
香港交易所对蚂蚁IPO的审核已进行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根据交易所公开的资料显示,在9月获得批准的其他上市案的平均审核时间约为四个月。而消息人士曾表示,蚂蚁集团预计将在10月底上市。
接近蚂蚁集团的消息人士称,该公司正在答复港交所的问询,并不能控制上市流程的推进速度。
独立评论人士Fraser Howie指出,IPO获批的速度反映的是交易对内地和香港的重要程度,但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问题。Howie曾写过几本有关中国金融体系的书。
“这是所有人都在盼望的,所以我们会赶快进行,”Howie说。“这对那些重视维护一致标准的人而言不是好事情,它发出了一个坏信号。”上海证交所和中国证监会未回应置评请求。
港交所表示,该交易所对公司上市制定了有力且完善的规定与流程。
“在评估上市申请时,港交所希望确保能够有力地保护投资者权益,并维护市场公平,”港交所在声明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