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层发声,经济趋势何去何从?

时间:2020-06-22 06: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徐瑾:陆家嘴论坛透露了什么信息?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稳健第一,对内发展,对外开放。站在历史延长线上的普通人,如何应对变局?

疫情之下,陆家嘴论坛低调开幕。

陆家嘴论坛已经连续举办12届,一直备受金融圈关注。惯例是,金融监管各条线领导都会发声,这一次则从刘鹤到易会满、易纲、郭树清等人,都有发言。

重磅人物的发言有时候只是走过场,有时候则不是,这一次似乎属于后者,透露了什么信息?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稳健第一,对内发展,对外开放。

1 政策整体取向,“稳”字第一

如果要理解各类政策变动的话,就需要品出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从金融高层的放话来说,基本来说,未来取向,“稳”字第一。

众所周知,疫情冲击,导致第一季季度GDP创下负6.8%增速,可见冲击之大。不过,疫情始终是一次性冲击,如果处理得当,经济依旧可以满血复活。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论坛书面致辞所言,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比如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车市和楼市也在回暖。

2020,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有其政治意义。中国正处于“十三五”规划收官、制定“十四五”规划,也是全民奔小康的之年。结合此前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往年最重要的指标也就是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并没有提及,而是将“六稳”、落实“六保”,放在重点。

因此,具体政策,也更为看重中小企业以及长期的行业发展。郭树清表示,“新增1000多亿元转贷款规模,主要提供给中小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20万亿元,而投资企业债券余额只有2.2万亿元,潜力巨大。可将更多资金用于购买企业中长期债券,特别是电信、交通、新老基建等需要巨额中长期资金的行业。”

从发言来看,官方认定,疫情挑战将会长期化,因此需要为未来留出更大的政策空间。对海外各类货币放松、财政刺激、居民消费券等,中国的经济政策取向这一次可能选择更为保守。如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一方面,“各国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刺激措施规模和力度之巨大,史无前例”,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在谋划出台新的刺激措施,另一方面,他建议大家三思而行,“应当为今后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

基调确定之下,目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路线图也基本明晰。从货币政策而言,刘鹤表示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郭树清则肯定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我们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怎么能够让这么多中央银行开动印钞机,去无限量地印发货币呢?”

因此,即使遭遇疫情以及外围环境变故,此刻政策取向还是谋求恢复性增长,激进的刺激基本不会有,大的消费补贴也不太可能。

2 下滑应对:启动对内循环

刘鹤的发言从全局入手,从中也可以看出高层政策思路。他在致辞中提出双循环格局,“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所谓双循环格局,其实并不是第一次提到。早在80年代,中国政策届已经有此说法。这次再次提出双循环,看起来是谈国内国际,其实重点,仍旧在于“国内循环为主”。为什么要谈国内循环为主?原因也在于,国际循环遇到瓶颈。

国内循环,能否启动?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些年来,中国目前GDP占到全球第二,虽然人均仍旧较低,但是成长不言而喻。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中国的特点在于体量。体量意味着什么?一方面,家大有家大的难处,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之外,还存在不少农村地区,比如最近李总理所谓“6亿月均收入1000元人群”。

赞一下
(4)
66.7%
赞一下
(2)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