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经济放缓 但不会有失速风险

时间:2019-09-21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作者:沈燕

当中国8月经济数据疲弱地超出市场预期,当持续一年多的中美贸易摩擦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影响着中国经济,并让结构转型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而GDP增速破6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而经济结构调整中“去房产化”无疑是一个重要内容。

这或许会成为习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海外投资人和研究机构看空中国的理由。但在专家们眼里,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只是顺应内外因素和经济周期的正常减速,但并不会失速,防患于未然的“六稳”政策仍会是未来宏观调控的主旋律。

而在决策层宏观调控经济的弹药库中,除了传统财政、货币政策等手段外,不可否认,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能力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尽管这可能会招致某些“制度性弊端更加固化”的批评。

“中国经济在前40年体量快速扩大基础上从高速度型转向高质量型,势必换挡减速,这个减速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中国经济这辆快车不会脱轨,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即使“十四五”(2021-2025年)GDP增速‘破6’在5.5%左右,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排序中最快的,并不存在经济失速风险。”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称。

如果翻看近期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报告,也不难发现对中国经济减速的判断已成为一种共识。只是在这种共识下,虽然对中国经济持续下行普遍有预期,是继续采取大水漫灌的老方法,还是运用创新改革的新路子的讨论不绝于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时,如何保持定力选择何种政策,更考验决策者的智慧。

中国在近期主持召开深改委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官方各种成果宣传中不乏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就指出,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新中国70年经济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

“新中国70年历史充分证明,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积极而又稳步前进。过去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不顾客观条件,不计效果,急于求成,盲目求快求大,以至于欲速不达,事与愿违,付出巨大代价,主观想快,反而走弯路,延缓了发展进程。”报告称。

将于10月北京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主要议程包括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也被外界视为将于中国下一步改革谋划布局。

结构调整,去房地产化不能动摇

眼下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显而易见,中美贸易战久拖未决以及香港乱局持续,似乎都在警示一个问题:当高房价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因素时,中国要实现“房住不炒”的调控目标还要多久?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教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坚定了中国去房地产化的决心,这从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的定调可略见一斑,而通过去房地产化将各方面资源聚集拯救和重振世界工厂,更是中国当下现实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而最新公布的房价数据证实,在调控政策不断收紧之际,中国楼市降温的迹象愈发明显。8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同比、环比涨幅均收窄,房价升降城市此消彼长,其中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逾一年来首现同比下跌,意味着传统的“金九银十”楼市旺季恐怕难再现。

赞一下
(3)
33.3%
赞一下
(6)
6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