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商银行陨落折射中国中小银行野蛮生长之痛

时间:2019-05-28 10: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来源:路透社  作者:李铮、马蓉

曾被监管层评定为中国首批风险最小七家城商行之一、有着“服务小微企业标杆”美誉的包商银行,上周五却因严重信用风险被接管而“黯然陨落”,成为继海南发展银行后20年来首家被接管的国内银行,也将不少中小银行过去几年野蛮生长后艰难求生的问题再度置放于聚光灯下。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混乱、违规放贷、资产负债倒挂及资产质量恶化,是不少中小银行发展通病;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兼并重组甚至破产退出,在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已然无法继续“纸上谈兵”。虽然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驾护航,但有序出清风险对监管层而言压力也并不小。

“包商银行有市场皆知的特殊性,也有中小银行过去几年发展的通病。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一些风险暴露也算正常,现在就是要把存款保险条例做实,让它动起来,还有明确存款保险基金实际运作的主体,去有效地处置风险。”一位监管官员对路透称。

一位国有大行地方分行高管亦指出,中小银行一旦成为股东的提款机并且盲目扩张,在缩表的过程中银行盈利能力下降,本来就掩盖的矛盾会加快浮出水面,资产负债表可能看上去很健康,但很多代持的问题资产挂在表外,这个数字不得而知。

根据央行和银保监会上周五公告,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银保监会决定自5月24日起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但公告并未明确具体的信用风险。

另一位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谈到,包商银行的风险大半年之前已有端倪,“包商是AA+的评级,但当时它发的同存各期限的价格高于同评级30BP(基点),当时我的一个判断是这家银行为了保流动性在拼命借钱。”

一位储户告诉路透,其在2017年曾在包商银行存过一笔2,000元人民币的两年期定存,“当时搞活动,存款利率6.68%,但只能存2,000元。”冒着高息揽储可能被监管处罚的风险,其流动性压力可见一斑。

安排建设银行托管包商银行后,央行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安排:个人储蓄存款本息获全额保障,5,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下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本息全额保障;但是5,000万元以上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由接管组和债权人平等协商,依法保障。

而据财新网周一午后报道,包商银行接管组、托管组正在与5,000万以上大额债权人进行协商,并依据新的协议按照不同保障比例,安排到期兑付资金。据了解,对公债权人先期保障比例不低于80%,同业机构不低于70%,其余部分允许继续保留债权,依法参与后续受偿。

实际上,包商银行的风险在2017年大公国际将其评级从展望下调至负面已显现,其中至少三大问题清晰可见:不良率高企、期限错配严重和同业负债占比过高。

尽管该行从2017年末至今再未披露过具体的年报信息,但其逾期贷款从2016年的73.7亿大幅上升至2017年末的113.6亿元,如果按照目前要求90天以上逾期计入不良,其不良率则更高。

一位去年离职包商银行的员工告诉路透,资产质量问题是拖垮银行的关键,挂在表外的不良资产更多,甚至前10大贷款客户一半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信。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2019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上谈到,当前传统银行模式通常需要担保和抵押物,或是过往信用记录,但很多民营企业恰恰在这方面是“三无”,传统银行必然在小微贷款上存在实际困难。包商银行一度作为小微贷款标志性的企业,当时有所谓“北包商、南太龙”的说法,最近也出现严重信用问题,这可能是很重要的原因。

从应收账款类投资看,其2017年末应收账款类投资占比达32%。另据包商银行日前发布的2019年同业存单计划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5,358亿元,其中各项贷款及垫款2,042亿元;负债总额为5,034亿元,其中吸收各项存款2,293亿元,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为2,211亿元。

前述国有大行人士指出,应收账款类量特别大说明是绕过监管通过同业渠道做的类贷款业务,同时,包商银行明显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这在去杠杆被动缩表后,资产端没到期而资金端到期,加上资本金不足没有得到解决,非上市银行无法动用工具短时间内补充资本,极易出现流动性风险。

前述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则透露,该行内部已经在排查跟包商银行的业务往来。

在银行人士看来,包商银行被接管或是金融供给侧改革拉开序幕的第一个产物。他们并直言,前几年监管制度顶层设计存在缺陷,真空监管放任银行盲目扩张及暴风骤雨去杠杆,导致矛盾越积越深。

“惊讶,也不惊讶,情理之中。”一位银行高管表示,过去几年不少城商行野蛮生长、异地扩张,但风控水平没有跟上。估计由于流动性压力引发信用风险的类似情况肯定会比较多,此类事件可能会带来另一个效应,即中小银行在负债端成本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筹到资金,这对监管而言压力也不小。

的确,近两年中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事件偶有发生,在新监管环境下,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普遍面临负债来源少、资产负债倒挂的问题,资本补充的压力与资产质量恶化并存。今年以来,监管官员频频吹风,个别金融机构可以试点破产退出机制。

也有监管官员呼吁,不能让存款保险制度形同虚设,要让其充分发挥风险处置功能。

央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路透专访谈及“未来是否会出现中小银行较大规模兼并重组”的问题时表示,市场本身是丛林法则,“生老病死”都会有,一定会有一些主体出现不健康的状态,还有一部分要退出市场,比如被兼并重组,或者被接管,或者是股权结构完全进行更换,甚至于破产,当然金融机构的破产恐还要带有金融机构特殊性的破产制度。

另一家城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则谈到,现在的内外环境可能不太适合银行兼并重组,供给侧改革的意义是整体稳杠杆,结构性去杠杆,去的是国企、过剩产能、僵屍企业等的杠杆,没有说要去同业杠杆,同业杠杆还是要以稳为主。且当前外部环境复杂,金融敏感性极强,现在连“城投的信仰”都没有打破,如果银行开始兼并重组,风险恐怕是控制不住的。

总之,可以预见的是,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兼并重组甚至破产退出,在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已然无法继续“纸上谈兵”,包商银行已令存款保险制度在“实操演练”上踏出第一步。

银保监会在本月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传统存贷款和票据业务违规行为屡查屡犯、同业领域监管套利手法翻新、违规掩盖或处置不良资产、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薄弱等问题还较为突出,案件和操作风险防控压力仍然不容小视。

赞一下
(2)
66.7%
赞一下
(1)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