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香港新冠肺炎单日确诊个案再见新高,整个抗疫系统每一环节,由病毒检测、隔离设施到公院病牀,承受压力愈来愈大,寻求中央支援协助,成为其中一个应对选项。当下香港与内地关系紧绷,寻求“内援”容易变成政治敏感议题,可是抗疫工作一定要务实,不能泛政治化。香港靠自己克服疫情当然最好,然而受制于客观人力物力,香港应对疫情的回旋能力始终有限。“内援”可以有不同层次,倘若本地疫情真的全面失控,医疗系统有崩溃之虞,没理由出于政治原因或既得利益阻力,断然排除借助“内援”。政府专家顾问不排除疫情恶化,政府要有应付最坏情况的预案,社会看待“内援”,亦不应有政治忌讳。
香港医疗资源有限
寻求内援视乎需要
本月初第三波疫情爆发,港府一再收紧防疫措施,昨天开始强制市民在室内公众地方戴口罩,然而疫情暂时仍未见纾缓迹象。过去数天,本地单日确诊个案一再过百,昨天新增118宗病例,当中111宗为本地个案,两者均是新高。确诊病例数据属于“滞后数字”,反映的是大约一周多前的病毒传播情况,新近推出的一系列“加辣”防疫措施,是否足以有效遏制疫情,还得看一至两周后的病例数据。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明言,未来一周确诊数字不会显着下降,现在无法排除疫情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香港疫情严峻,有必要收紧社交限制,以及提升抗疫系统的承载力和作战力,确保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不会被压垮。政府短期内是否需要关闭商场等零售场所,甚或颁布“禁足令”,实施“港式封城”,本地专家有不同意见;至于加强作战能力方面,寻求内地支援,最近成为社会其中一个讨论点,有报道更称,行政长官已向中央提出,倘若疫情持续恶化,希望中央协调驰援。食卫局长陈肇始表示,内地当局非常关心香港疫情,有向特区政府了解,跟进是否需要协助。香港疫情失控对内地必有影响,对内地当局而言,助港控疫也是助己,最近内地传媒甚至流传,上海已经在组建援港医疗队;相比之下,来自香港内部的阻力更为突出。
抗疫定律第一条,就是面对现实。如果第三波疫情逐步受控、整个抗疫系统游刃有余,最理想当然是由香港自行处理,不假外求;如果疫情不幸愈演愈烈,医疗系统濒临崩溃,为了控制疫情拯救人命,禁足“封城”也好,寻求“内援”也好,任何可行选项都不应排除。诚然,以当下香港社会政治氛围,寻求“内援”有可能成为政治敏感议题,可是香港弹丸之地,人力物力客观条件限制多多,万一确诊病例持续以几何级数上升,香港现有医疗资源无法应付,各方都要直面现实,不应让意识形态或政治因素妨碍抗疫。
内地控疫成绩有目共睹,就连欧洲亦愿意对华放宽旅游,反而是内地当局从严把关,导致双方未能互相放宽限制。香港病毒检测能力明显落后,无论检测资源和人手都严重不足,追不上病毒散播速度,遑论有能力“全民检测”,至于检疫隔离设施及公院负压病牀等,也谈不上充裕。政府为了弥补检测能力不足,最近找来两间在港有病毒化验设施的内地机构,为4类较高风险群组,包括安老院舍、食肆、物业管理员工以及的士司机提供免费测试,涉及大约40万人,近日有无征状的士司机确诊,便是得力于相关检测,证明借助“内援”有其作用。
抗疫不应政治化
保护主义可误事
当然,随着检测工作加强,确诊病例一定上升,公院牀位和检疫中心压力愈来愈大。本地专家指出,倘若天天都有过百宗确诊病例,理论上不出两周,公院负压病牀就有可能不敷应用。现阶段当局仍有一些手段,可以纾缓病牀紧张,举例说,鲤鱼门公园度假村社区隔离设施今天启用,可以收治一些轻症确诊者,方便腾空部分公院病牀,可是如果病人继续急增,香港可能要建设方舱医院。内地在这方面既有“实战”经验,香港若有相同需要,寻求内地协助亦属合情合理。
“内援”有不同层次,借助内地机构在港检测,争议相对小一些,相比之下,内地医疗队来港驰援,面对的阻力可能较大,当中除了政治原因,以及部分人至今仍怀疑内地医疗人员控疫能力,医生业界态度亦是一个潜在影响因素。近年常有病人组织批评香港医生业界有保护主义问题,今次是一个机会,让业界以实际行动反驳指控。诚然,本地与内地医疗系统迥异,由治疗处理到行事习惯,必有很多差异,然而疫症当前,不应有门户之见,欧洲爆疫期间,内地多省均有派遣医疗团队前往多国协助,看不到为何香港与内地医疗人员一定无法合作。本地医生组织表示,私家医生乐意帮助政府抗疫,例如到鲤里鱼门度假村帮忙,惟暂时未收到政府邀请。同心抗疫毋须计较主动被动,政府反应迟缓未作邀请,业界大可主动与当局接触,拔刀相助。